人生來對未知產生抵觸和恐懼,我想只有珍惜當下,努力認真地生活,才可以與未知的恐懼抗衡。
(一)
時間的彈簧從2017年0點0分發出,射程達365日,8760小時,525600分鐘,31536000秒,今日12月10日,比賽即將結束。此時,你是落后于對手十萬八千里還是一名遙遙領先的參賽選手?
12月,冬。一個周末的午后,你擁著舒適溫暖的棉被進入夢鄉,說是午睡,但醒來已是“人約黃昏后”。你下意識地摸索身邊的手機,點開屏幕,朦朧中看到顯示時間為16:56,接著如往常般上微信,還跟千里之外的微信好友互動,閑時刷刷朋友圈,看看淘寶……瞄一眼時間17:55,你說,“是時候起床了。”你伸了伸懶腰,還打了個哈欠,可你紋絲不動依舊躺在床上。過不久,肚子傳來咕咕響聲,你說,“好餓。”于是,你才肯爬起來穿衣。告訴我,你是在完美地詮釋慵懶二字嗎?
是的,你說,“周末我要好好休息,我愛我的床,我喜歡跟我那軟綿綿的被子相愛相擁到天明,直到天荒地老,我更愛在床上刷手機煲電視劇……”好了,我已非常理解你那深沉的愛,我相信如果給你加個期限,噢,不,這應該是無法用期限來量度的愛。
那個懶上天際的人,便是大學時期的我。曾經我好歹也算的上是積極向上三好青年,祖國未來的花朵,國家的棟梁,不就上了個大學嘛,至于淪落成這般模樣?
(二)
現在,依舊是周末的午后。此次換成了坐在敞亮的辦公室奮斗,“光榮地”成為一名上班族。原來,工作后更多的是身不由己,言不由衷,職場上做人做事都要夾起尾巴,打起十二分精神。
畢業后,周圍朋友討論的話題不是結婚就是生子,眼看著身邊的同學,有的已成家立業,有的儼然是明日之星,事業一帆風順。再回頭看看自己,沒有專長,沒有特長,長得還一般般,擺明就是大街上的路人甲路人乙。加上專業優勢不明顯,大學時候也沒有思考給自己多學習其他專業知識來突破瓶頸。接二連三地在求職的路上碰壁,無奈如今還只是助理型的崗位。
我把這種失敗歸結為無奈,很多時候因為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能力,缺乏相應的社會實踐,導致與心儀的工作失之交臂。工作上屢屢受挫,內心非常焦慮不安,“這就是人生嗎?難道我就只能這樣度過余生?”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可就算我離開現在的崗位,又干些什么?反復問這一系列的問題,原來人越想是會越焦慮的。
我不愿跟其他人說起我的工作,我選擇了逃避。我逃避到一個黑暗的角落,千思萬緒。那時的我像極了草原上四處亂竄的小鹿,一直活在“狼來了”的驚慌失措中。我嘗試跟我的的家人訴說,但幾次下來欲言又止。
自行腦補了以下畫面:爸說:“好好工作不就得了,那么矯情。”媽說:“哎呀,什么東西,我聽不懂。”說是怕他們的擔心,其實更加害怕他們不理解,反而說出莫名其妙、無法安慰話語,好罷,我還是放棄跟父母索取安慰的這個想法。
(三)
畢業后,一直處于焦慮矛盾中,直到2017年7月,開始有點轉變。7月初,在下班的途中,我發生了一場小車禍,雖然不足以致命,但有種劫后余生的感覺,很真實。人的一生匆匆而過,我們根本不知道是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
或許,明天的到來也只是生老病死的催化劑,有時候等待我們的不僅僅是意外,還有疾病、老去……車禍后在家休養的一小段時間里,陪伴我二十多年的奶奶走了,去世前兩天還在記掛著她的小孫女兒,凌亂的蒼蒼白發,面色黃蠟,形容枯槁的她,撐坐在輪椅上,媛媛地睜開嘴巴,“妹,怎么……還……沒……回來”。她連張口說話都是個勞累活,對不起,因為我的事情,讓您擔心了,讓您受累了。在我出院后的第二天中午,奶奶躺在床上,就這樣一睡不醒了,她是在睡夢中離開的。
人走如燈滅,生時孑然一身,死后化作春泥。
7月,同時體會了意外和失去,承受著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淚眼中仿佛看到當年光芒十足、意氣風發的自己,我呼喊道:你告訴我這些都不是真實的,你告訴我為什么生活那么痛苦?
世界不會因誰而停止運行,即使你已身心俱疲,但生活還得繼續。我不得不面對自己的內心,直面脆弱膽怯的那一面。我還是需要工作,我和我的家人需要收入來支撐整個家庭的開銷,7月底,我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
回歸職場,繼續工作。用大白話說,“干著不咸不淡的工作”,做著沒有激情、不帶點活力的工作,消耗著自己的熱情。每天有處理不完的瑣碎之事,做的都是那些不需要什么學歷門檻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想著的是一不留神被替代,我只是職場上的一個小棋子……深知這工作是無疑是在虛度年華,換做以前,我會毫不猶豫跟這份工作說沙楊拉拉(說再見),順便祝領導早生貴子,生活美滿,然后一走了之。
而此次,我沒有選擇裸辭,因為如今的我不再是大學時候懶散、無知的我了,我需要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上責任。裸辭,確實可以解決一時的憤懣,但接著又會掉進另外一個深坑里,繼續無限的焦慮,如此惡性循環。
(五)
現已是12月份,回首2017年,悲喜參半,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都已成過去。2018的腳步越走越近,我們很大一部分是,還沒來的及感慨悲傷,好好地祭奠完2017,2018就到來了。
還有20天便是元旦日了,現在的我不會再管那天是否有誰能陪伴至天明,我也不會再糾結朋友圈里那誰誰一起過新年夜了,我想只要心而向上,有家人在旁,無須到繁華街道上湊熱鬧,擠在人海堆里等待鐘聲敲響,然后假裝興奮異常地跟身邊朋友說新年快樂,象征性地進入2018年,但其實心心念念的還是2017年。
如今,我會更加珍惜當下,不渴望明年有什么宏偉的計劃,只希望在2017年最后的一個月里面能突破自我,不需要很大。例如,12月需要完成高質量閱讀完4到5本好書,改掉以前看書總會看一點兒便分神壞毛病;養成早起的習慣,并堅持閱讀寫作,只有保持輸入和輸出,才會提高認知能力……
年年歲歲花相似,2018年元旦零時零分,我想我會貓在房間里呼呼大睡了,不同的是,我希望1月1日有更好的精力,會活得更精彩,我得時刻準備著。
即使,前路存有各種不確定的因素,可能是遇見未知的人、發現未知的事……人生來對未知產生抵觸和恐懼,我想只有珍惜當下,努力認真地生活,才可以與未知的恐懼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