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么要冥想?一個簡單的理由就是要改變我們的生活。冥想是通過對內(nèi)心保有意識,進而調(diào)整自己的外部生活,以達成改變生活的目的。
這么說有點不好理解,我們可以觀察一下我們自己:我們大部分的狀態(tài)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理性的問題只要邏輯清晰,還是比較容易處理的。感性的問題不講邏輯,你怎么處理?不管做不做,怎么做都不對,怎么處理?可是人類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感性,這個東西誰也回避不了,我們經(jīng)常陷入情緒化的反應中而不自知,結果自然就容易失控。
冥想就是要對我們的內(nèi)心保有意識,知道我們當下在做什么,在當下是什么狀態(tài)。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狀態(tài)時,剎車就會自啟,我們就會調(diào)整我們的言行到一個正確的方向。我們的反應變了,外部的反應鏈條也會隨之改變,我們的生活也就隨著改變了。
2
冥想是什么?冥想是一種練習方法,是對自己的內(nèi)心保有意識的鍛煉方法。記得第一次冥想時,閉上眼睛掃描自己的身體,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奇妙體驗。
那種體驗與一種體驗類似,那就是你第一次牽起戀人的手:你用全身的注意力去感覺它的溫暖或涼爽、柔軟或有力、潤滑或堅定。不只如此,你的大腦還不斷地添油加醋,把體驗最美好的東西的感覺都提取出來,融合在一起,匯入你的感覺。最后的結果是你的體溫升高,渾身暖意洋洋。
第一次掃描自己,感覺自己的身體與周圍事物的接觸,感覺接觸的重量、接觸時的力量大小,感覺表面是軟還是硬,光滑還是粗糙。掃描到哪里,就用全身的注意力去感覺。掃描過后,整個世界好像改變了,自己身邊的所有事物好像與以前都不一樣,它們好像是有生命一般,反饋給你正能量。
3
第二次冥想,就像是第二次牽起戀人的手:雖然有感覺,但反應的熱度降低了。隨著次數(shù)的增加,冥想的效果和牽手的感覺一樣,就是一個下降曲線。大腦也開始不聽話了,各種各樣的想法在大腦里穿梭不止,你想去趕跑它,它們卻見首不見尾。這種窘境,就像你徒手去追逐一群鬧哄哄的蒼蠅,你的每一次努力,都讓鬧哄哄的聲音更大。
當?shù)贜次牽起戀人的手,就像左手牽右手。一個月后的冥想,常常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當剛開始掃描幾秒鐘,腦子就開始走神,然后就不知道自己走神了,直到定時的時限到了,才突然驚醒懊悔——唉,腦子又走神了!
4
要想保持對戀人的新鮮感,就要不斷地變花樣。但是冥想?yún)s不行,因為冥想沒有花樣,也不允許有花樣。因為冥想的基本成份是專心和清晰,花樣只能與此背道而馳。只有專心和清晰才是冥想,分神絕對不是冥想,當然也起不到冥想的效果。如果是錯誤的道路,堅持只能是越陷越深。
但我不能半途而廢。
5
陷入困境的我開始尋求幫助。很快,我就找到了一款APP。在指導老師的語音提醒下,效果立即好轉(zhuǎn)。因為有了以前冥想的練習,很快就進入了狀態(tài)。后來,我反思為什么語音能起到這么大的作用的時候,我想起了僧人打坐時,為什么會敲木魚。原來聲音可以提醒自己,在自己分神的時候,聲音就是當頭棒喝,把自己慢慢拉回,提醒對自己的內(nèi)心保持意識。
6
我還處在冥想的初級階段。后來我又試了試沒有語音提醒會怎么樣,發(fā)現(xiàn)情況雖然沒有有語音的情況好,但比以前胡思亂想的狀態(tài)好了些。我不知道高級階段怎么樣,但在我這個階段,聲音——特別是有節(jié)奏的聲音,它的提醒引導作用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