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問我,“看你說為自己的成長付費,你都付了哪些費呢?”
我就開始回答她:
我為自己成長花錢第一點就是買書,我以前連書都不舍得買,總是去網上找免費的電子版。后來書買的速度比看的速度快,我就停止買書,先把現在的書看完,而且我發現有的書看過一遍就不想看了,沒必要買。就開始用我現有的書和別人換書看,并且把自己的書借給別人看。有時還會有人送書給我。
第二點就是,買一些付費的課程。
我買過的有
0.我16年曾經參加了Scales的成長會(沒什么用)1000元
1.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沒花太多時間看)199元
2.去北京上過李欣頻的《夢想藍圖課》(上完課好像有點效果)來回交通費加上課程費1000多
3.買過劉豐的線上課程(還有好幾節課沒有聽)199元
4.買過行動派琦琦和彭小六的21天“個人品牌”(課程結束一個月了,我還沒聽完)999元
5.彭小六的夢想早讀會(沒有跟著每天聽)480元
6.秋葉的PPT線上課程(買完了一次也沒聽)199元
7.up子木的up讀書會(我每天都會跟著讀一本書)222元
8.馮悄悄的親子群(買完也不怎么聽她在群里說的內容)300多元
9.馮悄悄的臺版書圖書館(主要是想可以花少一些錢看一些臺版書)321元
10.英語流利說的懂你英語(自己不是每天都去學習,沒什么用)499元
11.吳思旖的思維導圖課程(上完就是知道有思維導圖這個東西)69元
12.彭小六的知識管理訓練營(現在全忘光了)239元
我買的這些課程就跟買書一樣,認為買完就是自己的了。所以買的時候雞血滿滿,以為買完這個課程,我就會變得如何如何不一樣,但是過程和結果我就不管了。
數了一下課程,不到6千元。加上買的書,共8千元吧。
現在我也不買什么課程了。就專注在自己真的把學到的東西用在自己的生活里了么?
生活因為這有哪些改變呢?
我現在的核心觀點就是“學以致用”,不管學的是什么,不要去記住或者怎樣,就是拿來用。如果不拿來用,那跟沒有這個知識一樣。
列出這些課程,并不是想說他們都不好,不好我當初就不會花錢購買。列出他們,我就是想告訴自己,也許我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是陷入了“知識焦慮”的階段,總想學點什么,如果不花錢買些課程,就好像自己要落后了一樣。花完錢,我就高興了,認為自己總算跟上了學習的步伐。不停買買買的背后是焦慮。
為什么我覺得讀書重要?是因為目前的我看透的一點是讀書需要心靜。如果你在心不靜的時候拿起一本書,你是根本看不進去的。
讀書的過程看似慢,其實是有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在里面。當然我必須說,讀書本身沒什么價值,就好像一個人知道很多道理,但都停留在頭腦層面,生活不會發生什么實質的改變。
是這種讀的過程中的思考,以及思考過后的行動和總結,才會真正的有用。
說到為自己的成長付費,是的。如果你不把學到的東西用起來,那就是付費,為自己的無知付費。如果你能把學到的東西用到改變和提高自己的生活里,那就叫投資,投資自己的回報,也許是翻天覆地的改變。
總之,就是要學以致用。用用用。還有就是不要一次貪多,什么都想買來嘗試一下。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
把自己想的東西,轉化成文字,是一種梳理和自我反思的過程,同時可以留作記錄,以備將來查詢。
人總是要犯一些錯誤,才知道哪條路是自己真正想要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