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一個特別玄幻的團體,尤其在過去信息傳遞并不發達的年代,可以一同經歷登門拜訪,書信來往,賀卡傳遞,固定電話,傳呼機,手機這幾個階段的,并且還能堅持至今三觀尚未崩塌的,應該算是玄幻中的奇葩團體。
我、張阿花、方小圓便是這樣組織的成員。至于當初為什么惺惺相惜,卻總是沒有標準答案。
張阿花自信的認為,歸根結底都是由于她偉大的人格魅力與包容所致。由于她分泌的電荷運動,產生的強力磁場,把我跟方小圓干擾后收服。
而方小圓則覺得相互熟識,僅僅因為我們放學一起騎車回家勾搭上的。這是由于三家住在三點連成一線的地理位置決定的。
我卻堅信這都是命,命里注定的事情,三個黃毛丫頭又豈能扭轉。
后來初一下學期,方小圓做了幾何課代表,知識讓她懂得,其實兩點便能確定直線這個真理。
初二開學,張阿花主動請纓要當物理課代表。漸漸論證了她所謂的電磁波理論。
而我由于早已參透了期中秘密,知道萬物生長皆有定數,所以在她們苦思冥想不解青春的時候,我用了大多數的時間進行禪定。那是一種完全放空的修行。真正做到了不管任何時候,都可以什么都不用想的神游狀態。
三年,就在一睜一閉中,劃過了少女的天空。
即將分離的那個夏季,很多同學都在我的同學錄最喜歡的一句名言上,工整的寫上“人不可有傲氣,但不能無傲骨”這樣的字句。而方小圓卻漫不經心的畫上一個三角形,并且標注上“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這是只有我,張阿花才能看懂的語言。為此,張阿花還用六個點的因為所以對此進行了論證。
事隔多年,這個小插曲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學會數理化,走遍全天下”還是有一定群眾基礎的。
在那個時代,還沒有發酵出閨蜜這樣的詞匯,也沒有如今這么復雜反轉的大容量信息流。就是三個女孩兜兜轉轉陪伴彼此一直成長的細水長流,我們都以為這樣沒事出來逛街吃飯唱歌聊天的日子,可以維持一生一世。
只是我們忽略了,雖然日子不必像戲劇那樣一定有沖突,但還是免不了小挫折,因為那樣才是生活。
人都說,愛情才可以讓女孩一夜長大,沒有愛過的女孩人生不算太完整。可是我們卻堅信,友情永遠都是彼此的底線。不管我們如何在愛情的道路上顛簸,總會有一條與其平行的線陪伴左右一同前行。
方小圓說過,不管她被世界如何辜負,總會有我跟張阿花站在原地等她回家。
但是這一次,她似乎緩不過來。
跟她談了四年的歐巴可突然提出了分手,雖然方小圓對我們總是表現特別平靜,但我們都清楚她不起漣漪的湖面一定暗藏了波濤洶涌。
不出我們意料的,她主動要求被公司派到印度去支援一陣,至于要呆多久都是待定。
看著她打包好的行李箱,好像她要帶走滿載我們青春那般憂傷。盡管她說,她只是出去鍛煉鍛煉,沒準回來有了這段經歷升職會更有話語權。
可是我們都清楚,她都已經選好了婚紗安心做歐巴可的新娘了,怎還會一門心思攻于升遷。
只是她把最隱晦的那段悲傷深深埋藏心底,她知道這段路必須得獨自走過,而我們只要一直在原地等她回來就行。
朋友不是該一直陪著她度過難關么?張阿花舍不得放開她的手。
我說,還是讓她自己一點點放下。很多事情只有她自己可以幫自己。雖然轉過頭,我的眼睛同樣會濕潤。
她笑著說,我得需要自己沉淀下,如果一直這樣表面繁華,又怎么可以帶走我心底深處的憂傷。
方小圓走了以后,我跟張阿花逛街吃飯漸漸少了,每次去星巴克,張阿花還會習慣性的點一杯拿鐵,我說大姐方小圓沒在, 她才恍然大悟,不過她開始漸漸喜歡拿鐵的味道。
因為那是屬于方小圓的味道。
只是沒有方小圓的聚會就像是沒有加入糖的甜品,只剩下偶爾一絲矯情的哀傷。
半年后,張阿花結婚。
我作為她的伴娘,哽咽的發言,把張阿花的眼線差點哭瞎。
我們其實都在一直張望,方小圓會不會突然出現,實現多年前她給我們的諾言。她說,張阿花,黃小諧,你們結婚那天我一定得給你們老公來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咱們娘家有人。
可是方小圓并沒有兌現她的諾言,那個年頭,網絡沒有現在發達,也沒有微信,偶爾QQ上才會有方小圓的簡單留言:
張童鞋,黃童鞋,我現在很好,這邊陽光好足,我都快曬成當地人了。只是這咖喱味實在讓我反胃口。因為上網真的非常不方便,所以很少留言給你們。你們放心吧。我會好好的。想你們。
對于歸期,依舊遙遙無期。
我跟張阿花很傷感,不僅是擔心她一個人在遙遠的國度,還有那些蟄伏在腦細胞的每一個溝回中的,那叫記憶,日日月月的累積,我們總擔心那些會被時間磨沒,因為我們已經到了無法承受失去的年紀。
又過了一年,張阿花順產生下了張大寶,一個特別靦腆害羞的小姑娘。在病房的拐腳處,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方小圓毫無征兆的回來了。
你怎么知道她在這生孩子?我驚訝的覺得這橋段像極了小說里的情節,老套的卻好驚喜。
廢話,你倆都聯系不上,我直接找你們家去了行么?
時光仿佛一下子咻的回到了那個夏天,三個青春期發育的小女孩,在方小圓家里,吃光了冰箱里所有的小奶牛冰糕,一起在張阿花家的廚房忙著炒我愛吃的辣子雞丁,一起拿著厚厚的書,在圖書館嘰嘰喳喳,不停被旁邊人白眼。
此刻看著她站在面前,我特別想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但又下不去手,因為覺得實在太過肉麻。
楞神了很久,我拍了拍她的肩膀。
這次還走么?
不走了,好好陪你們瘋。
我敏感的神經元立即接受到了這個刺激,迅速傳導到身體各個部位。
回來就好,回來就別再走了。我還是忍不住又落入了俗套的對話。
她回答了什么,我已經聽不進去了。
因為我的思緒還神游在那個夏天,我們一起單車逛遍了每個角落,大汗淋漓后大口吃著冰棍的滿足。
張阿花拖著產后虛弱的身子清醒過來,看見方小圓時,驚嘆好巧的時候,我們都清楚,哪有什么好巧在這里遇見了你,你不知道我已經轉變了醫院的每間病房,只為了與你相遇么?
還好,我們一直等在原地。從沒有想過要放棄。
接著,張阿花又問了上學那會她老搞不明白的一個事兒。
你說,當初咱三為什么就這么好呢?
方小圓不懷好意的答道,因為你好唄。
張阿花深知自己那點小電力,還真是不足以支撐整個少女時代,便求助般的望向了我。
我默默的喝了一口淋滿好像冰淇淋模樣的奶油。
因為你倆懵懂無知太年少啊!
去死吧,她倆在對待真知時,粗魯的樣子越來越像極了我年輕時代的風采。
不過最后我們還是在這樣一句話中達成了共鳴。
“因為從少女時代稀里糊涂的就相伴走到了今天,所以我們都會努力要一直在一起。”
這是女人之間的感情,男人又何從體會那種微妙呢?
其實有時陪伴到老, 實實在在的擁有是比任何表面繁華更加有成就感,不是么?
這感覺特別像坐在火車遠行,中途走走停停,總會有下去的人,也會有新的人上來,但只有到了終點,我們才發現,原來你一直陪伴在我的身邊,原來我們的目的地在一起,而這段旅程是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