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啟發問題:“今天是開放日,你會提出怎么樣的一個問題,并且如何回答呢?”
<問題說明>
上周六嘗試了自問自答模式——自己提出遇到的問題,并且自己回答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效果非常不錯,幾個小伙伴的思考很深入,能動性也被大大激活。
自己提問,自己回答。實際是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
這周六繼續嘗試自己提問,自己回答的模式。你會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呢?
磁石今天的自問自答
啟發問題:你是如何更好的做情緒管理呢?
這個世界上,什么東西是最善變的?除了天氣以外,恐怕就是情緒了。不得不說情緒問題是個大問題,一旦情緒產生,工作效率極低。沒有人是完人,能夠做到波瀾不驚,在情緒產生的時候如何疏導是更重要的。
磁石在《心理學入門:簡單有趣的99個心理學常識》中看到“心理擺效應”,這是指的心理波動周期。
我們的情緒不僅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很大的波動,還存在“周期性”變化。感情的等級越高,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轉化,所以人們常說“樂極生悲”。
20世紀初,英國醫生費里斯和德國心理學家斯沃伯特,同時發現:有一些精神疲倦、情緒低落的患者,每28天就會來治療一次。他們將28天稱為“情緒定律”,認為每個人從出生之日起,情緒都以28天為周期,發生從高潮、臨界到低潮的循環變化。
當情緒處于高潮期時,我們會覺得很快樂,精力充沛,能平心靜氣地做好每件事;當情緒處于臨界期時,我們會感到莫名的煩躁,很容易發火;當情緒陷入低潮期時,我們會感到極度沮喪,思維反應遲鈍,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甚至會悲觀厭世。
克服“心理擺效應”,比較好的做法就是,有意識地去記錄自己的情緒變化周期,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把重要的工作安排在情緒高潮期;情緒低潮時可以多休息、散散心,放慢工作進度,直至安全度過情緒的危險期。
PS:想到之前的股票短線交易里也有個情緒周期,當大家不斷賺錢的時候,活躍度越來越高,但當到達頂點之后,開始出現虧錢效應,大家開始謹慎,慢慢的活躍度越來越低,直到最低點后再慢慢恢復。非常有意思,這股價K線的變化真的是和心理變化一樣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