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某種事件可能會發生,如果發生,其結果對我們不利。指尚未發生的事情。
問題:指已經發生的事情,其結果對我們不利
意識:是人腦對大腦內外表象的覺察。
風險意識,簡單來說是人腦對于風險的覺察和認知。
今天早晨外出散步時,路過一個十字路口,我正在過路口時,迎面來了一輛右轉彎的車。看到車已經拐彎了,我就直接應著車,走車的側后方,避免與車發生碰撞。并且自己應著車走時,直接觀察來車的車輪方向,走它的外側,因為這時不論怎么走,只要不是車輪的前方位置,基本上就沒有什么危險。
很簡單的生活常見場景,結果自己犯二的大腦開始浮想聯翩起來,基本上設想了三種不同的躲避車輛的場景。
1.第一種最可怕,我行我素,只要目標明確世界的道路都是為自己開放。我觀察到很多人,尤其是中年婦女和一些老年人,騎自行車或者推自行車過馬路,紅燈基本不看,車輛基本不看,全部按照自己的想法走路,甚至是一些孩子或者中年人也是如此,基本上都是在十字路口的正中間與鋼鐵洪流頭對頭,此時大家只好停下來調整自己的方向和步伐,相互謙讓過馬路。還好,由于道路比較擁堵,車速都不高,還能停下來,沒處過太多的事。這是第一類的過馬路方式,基本上是無風險意識的狀態,怎么走方便就怎么走。
2.第二種相對就理智很多,多集中在學生和年輕人以及中年人身上,過馬路時看到有車過來,當即停下來,給對方讓路,然后自己再走。其中的特例就是過馬路不看紅綠燈,直接橫穿馬路,走到馬路正中間,等待車輛過完或者停下來再過馬路。此種類型風險意識比較高,只是處理方式不太合適,雖然你聽下來了,但是車沒停下來啊,風險還是不小。
3.第三種方式就很高級了,順應紅綠燈以及車輛運行的規律來過馬路,有意識的遵守交通規則,并且在闖紅燈后發現有車輛會做出合理的規避,而規避的原則就是看對方的車輪怎么走,避開前方位置基本上就完美實現與車輛擦肩而過。因為他知道車輛的運行規律,并且順應這些規律的方向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不是不管不問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走自己的路。
一般情況下大家的都會有類似的風險意識,不過今天想這么闡述的原因是,我們大腦對自己大腦內外表象的覺察之后,我們應該怎么去做。有時會觀察到一些人,高水平的人,也沒意見多費力,多用功就能把事情做好,三言兩語就搞定了一次溝通交流,為什么呢,因為對方掌握了很多規律,人的規律,社會交往的規律,學習的規律,順應規律的發展紋理做出自己的反饋,順勢而為,順水推舟阻力當然最小了,毫不費力的搞定問題或風險。而那些認知層次不高,看不到規律所在的就比較別催了,不論怎么做總是做不好,做不到點子上,累的死去活來還是一無所成,好像整個世界都是欠自己的。
就像黑客帝國中尼奧那樣,在理解了母體的運行規律后,很多事物在他眼里都成了一堆堆運行有序的代碼,并且可以根據代碼的運行方式加以利用加強自身的力量,成為超人的存在。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可以存在這樣的人,這是一群深刻理解社會運行規律的人,他們過得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