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我們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很多渠道來進行課程的學習,接觸到互聯網上爆炸級的信息。乍一看,我們好像每天都在學習很多的知識,可你真正掌握了這些知識嗎?或者說,這些知識真的屬于你嗎?
01 一切不以提升自身為目的的學習,都是耍流氓
在這個知識付費的年代,最不缺的恐怕就是知識了,近兩年整個互聯網都充斥著在線學習教育。有的人通過思維導圖把課上的信息記下來發到朋友圈,為的是告訴大家自己在學習。
有的人通過手繪,把本子上寫上滿滿的筆記,字是整潔美觀,圖是配得好看,發到互聯網上可以獲取無數人的贊許,這幾十頁的筆記在拍照曬一曬,簡直幸福感爆棚了。
但我們忽略了學習的本質,這樣做下去幾年,幾十年后我們會有什么變化嗎?如果照相水平能有進步也算不錯的消息,但大多數都是給別人學習吧,自己根本不知道課程的核心知識點是什么。
其實這種學習模式不是互聯網賜予的,而是我們從小就習得的,記得很小的時候我的班主任就經常和我們說,學習是給你們自己學的,不是家長學的,如果是為了糊弄家長就不要學了。放眼望去,整個互聯網上不也充斥著這類學子嗎?
02 沒有改變反應模式的學習都是白努力
無論你學了多少知識,看了多少書,聽了多少課,無法改變第一反應模式的學習都是白費。但是這種改變是無法通過一次學習而到位的。需要一個很長的周期才能從“毫無反應”到“脫口而出”。
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喜歡買書,當你買了一本書,但是從不打開時,你會發現這些書本也就堆積在那里了,你也無法講書中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因為這些知識點對你來說就是完全不存在的,這叫做毫無反應的模式。
當你讀了這本書時,事情就慢慢發生轉變,你會得到初步觀點,對一些數據有微弱的印象,遇到不解的難題時你終于有了一點反應,因為你知道哪里能找到答案。
如果你可以做到重復知識點的練習,這些知識必會更加熟悉,比如我剛開始學習互聯網架構時,每天重復的給自己講解整個架構,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熟練掌握整個架構體系,每一個細節都記得非常清楚。
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讓這些知識點與現實合一,無需任何提示就能以最適當的方式做出反應,這叫應用知識,也就是我們需要達到的“脫口而出”。甚至可以忘記這些知識存在過,就像身體的肌肉一樣,與人融為一體,在最適當的場合發揮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