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玥姝
今天隨手翻看著我的一個筆記本,看到了之前抄過的一個筆記——好像是一個TED上講述的“the top five regrets of the dying”,當時之所以抄下來,定是希望自己能夠以此為鑒,人生不留遺憾吧!
原文摘錄如下:
Number one:I wish I hadn't worked so hard.
(第一位:我希望我工作沒有那么賣力。)
Number two:I wish I had stayed in touch with my friends.
(第二位:我希望我和我的朋友們一直保持聯系。)
Number three:I wish I had let myself be happier.
(第三位:我希望我能讓自己過得更快樂些。)
Number four:I wish I'd had courage to express my true self.
(第四位:我希望我曾鼓勵過我做真正的自己。)
Number five:I wish I'd lived a life true to my dreams instead of what others expected of me.
(第五位:我希望我曾為我的夢想而活,而不是按照別人的要求茍活。)
這五點,我概括一下就是:健康、關系、快樂、自我和夢想。這五點本質目標都是幸福。
一、健康
健康在第一位,不需贅言了。但說到這一點,讓我想到了一個和我同齡卻不得不靠熬夜工作養活自己和家人的一個公司的客服。他不只是做客服工作,還有公司網站優化,公共關系維護……我曾對他說,身體是一切。他說沒辦法——他母親和奶奶都是癌癥,處于化療階段,還有一個上學的妹妹,只靠父親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支撐起這個家,他只能自己一人做多份工作。當他說到這些的時候,我突然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是啊,有些時候,有些人是有他們的不得已!希望熬夜的人們,不能按時吃飯的工作族們能夠自己將不良習慣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
二、關系
01.與他人相處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當然處于和諧的關系中,自己的心理狀態佳才會幸福。我一直對物理學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點深信不疑。在心理學方面,所謂的“情感賬戶”或者叫“心理賬戶”說的都是這個理:用愛對他人,他人用愛對你。常懷有悲憫情懷。在處理與他人的關系時,我覺得《社會性動物》里提到的一個“基本歸因錯誤”是影響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
基本歸因錯誤是指人們在描述和解釋社會現象時,更容易將他人行為歸因于其性格和態度,而忽略情境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忘了是哪個作者寫到他小時候偷了他一個家境富裕的室友的錢的事,那是他要補交學費,又不愿自己的父親屈尊去四處為他討借學費;在《燦爛千陽》里,善良的塔里克也做過“壞事”:在寒冷的冬日沙漠里,他攔截住一個十幾歲孩子,奪走了他手里的毛毯,只因為母親傷風寒快奄奄一息了。這兩個事例,都體現了那句古話“倉廩足而知禮節”,這句古話本身也在表明環境因素影響一個人的行為,不能僅僅從其行為推測他的性格,我們需要多“為他人找借口”,明白每個人生活的難處,就不會輕易產生矛盾了。
02.維護關系
少司命的歌曲《煙籠長安》里,我最喜歡的一句是“歲月不堪數,故人不知處,最是人間留不住”。也是《驪歌》里唱到的“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的無賴之感。我不懂維護關系,有共同語言的人,會多交談一些,在身邊的人,會交流,不在身邊的人,我不刻意去過多聯系;這一點,我也不太懂,大家可以自己去感受,聰明的讀者也可以留言教教我~
三、自我
關于“自我”,我查了下百度百科的解釋:
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在我們的經驗中,覺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區別于周圍其他的物與其他的人,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識。這里所說自己的一切指我們的軀體,我們的生理與心理活動。
簡單點說,自我就是認識到我們與他人的不同。我在想為什么那么多人對于這一點有臨終遺憾,反過來想,就是人生太“從眾”了。所以對于從眾,我們來分析下。《社會性動物》里,將從眾行為歸納為兩大類別:
由于獎懲而從眾和為獲取信息而從眾
我們擔心與別人不同,因為這樣可能會遭受他人異樣的眼光,甚至是嘲笑和反對。只有從眾是保險的,會得到贊同。所以這就是一種心靈上的獎懲。可以看到這本質上就是不自信,所以沒有堅持自我的底氣。
至于獲取信息,比如,我是個路癡,曾經手機上地圖也沒想下載一個,一個人來學校,在光谷大廈那個地方找不到地鐵入口,下車就跟著“大眾”,成功到達目的地。
所以不知道信息容易從眾。有句話說,容易被洗腦的人和容易被騙的人是懂得少的人。這里,我們把洗腦看做中性詞,就是容易輕易認同他人的觀點而改變自己觀點或甚至自己根本沒有觀點。
這兩點總結下就是“不自信”和“無知”造成沒有自我。辦法就是讓自己“有知”,有知了,也會有自信,所以需要懂得怎么自我管理,懂得更多其他的知識,就能不被他人輕易同化和改變。
四、夢想
我不太想用“夢想”,有點虛無縹緲。我們換個說法,就是那句廣為流傳的“有事做有希望”。自己有興趣愛好,做著自己喜歡且有意義的事情,并且滿懷希望。記住,有重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當你茫然,當你無所事事,那就快去找到自己的重心,快樂地忙活起來——這就是簡簡單單的幸福。
做好了以上所有的四件事,快樂就來了。
寫在這,凝結著我的思考,是一種對自己的提醒,也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