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兆奎
01
小李逢人便說,自己多么的不容易,來自農村,從小就缺吃少穿,好不容易上了大學,家里面欠下不少外債。上班幾年了,工作也沒有什么起色,還是個小職員。他說起來,好像全世界的苦難都光臨到他的身上。剛開始說,還有人隨聲附和,安慰他幾句,覺得他挺不容易的。時間長了,慢慢的就沒有人愿意聽他說了,看見他時,都躲得他遠遠的。
就像魯迅短篇小說《祝福》里的祥林嫂。祥林嫂是個悲劇人物,她命運多舛,死了男人改嫁,改嫁后男人又病故,留下個兒子還被狼叼走。她喋喋不休地向人訴說自己的不幸,幾乎是逢人就講,見人就說,以至于人們都會背了。人們在咀嚼了她的故事后,她卻像嚼得沒有滋味的甘蔗渣,她被人視為會帶來噩運的掃帚星,遭人唾棄。
02
逢人便訴說自己的苦難,這是處于弱勢群體的一種十分典型的性格特征。
其實這種性格對自己本身毫無益處,只會帶來自己越來越可憐自己,自己越來越擔心自己,對生活沒有目標,對未來沒有希望,造成過一天是一天,缺乏工作的激情和動力,總希望得到別人的同情和幫助。
但往往是事與愿違,人們在聽到你的訴苦之后,不僅不同情你,反而嘲笑你。認為和你這樣的人在一起,會給他們打來厄運,影響他們的生活,從而也不愿意幫助你。
03
馬云、俞敏洪、董明珠等一批企業大咖、商業領袖,都有著痛苦不堪的經歷。
馬云生在杭州,一般家庭。馬云英文很好,13歲起,騎自行車帶著老外滿杭州跑;數學很差,敢考1分;自幼習武,喜歡打架,挨過處分。
18歲,當他想上北大的時候,他經歷了第一次高考落榜;19歲,再次參加高考,再次落榜;20歲,第三次高考,勉強被杭州師范學院以專科生錄取。因同專業招生不滿,后被調配進入外語本科專業。為生存下去,馬云背著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海博翻譯社開始賣鮮花,賣禮品。馬云還曾經銷售過一年的醫藥,推銷對象上至大醫院,下至赤腳醫生。
1995年4月,馬云成立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后創立了阿里巴巴。
俞敏洪,出生于江蘇省江陰市夏港街道葫橋村的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里,父親是一名木匠,母親則是當地生產隊的婦女隊長。
1976年,俞敏洪初中畢業,畢業后并沒有上高中,而是回農村去了。1978年,高中畢業于江陰市夏港中學,同年,參加高考落榜。1979年,第二次參加高考再次落榜,之后俞敏洪上高考補習班,并報考北京大學。1980年,第三次參加高考,順利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1993年,俞敏洪正式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
1954年董明珠出生于江蘇南京一個普通人家,1975年參加工作,丈夫在兒子2歲時病逝。
1990年,她辭去工作,將兒子留給奶奶照顧,自己南下打工。36歲的董明珠卻憑借堅毅和死纏爛打,40天追討回前任留下的42萬元債款。1994年,格力內部卻出現了一次嚴重危機,部分骨干業務員突然“集體辭職”,在格力電器最困難的時候,董明珠經受住了誘惑,堅持留在格力,被全票推選為公司經部部長。后來,格力集團成為世界500強的企業。
04
商業領袖、企業大咖在每次演講時都能把自己的經歷說的頭頭是道,而且寫進了文章,出了書,成為了我們平常人的勵志雞湯。
如果幾位商業領袖在創業起步時期,與合作伙伴談困難經歷,談創業的不容易,估計也會像祥林嫂一樣被哄出門。
商業領袖、企業大咖之所以能夠將苦難的經歷說出來,因為他們有了訴說苦難的資格,有了一大堆人的認可,有了萬千粉絲的前呼后擁,有了眾多媒體的愛屋及烏。
懸殊越大,越說明他們的出色,說明他們的道行深厚,越能引起人們的強烈反響和共鳴,越能敲響人們內心的欲望琴弦。
05
我們平常人就不要在人前訴苦了,因為沒有人義務聽你的負能量。
我們多把一些好的東西,有用的東西傳遞給你生命中遇到的人,傳遞給他們智慧,傳遞給他們希望,傳遞給他們滿滿的正能量。
我們把苦難的經歷藏于心底,像越王勾踐一樣,臥薪嘗膽,積攢力量。
當我們成功之時,哪怕是有了一技之長之時。再將苦難的經歷作為我們生命的點綴、作為陪襯,講給旁人聽,那時你艱苦的經歷,也成了玉液瓊漿。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