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2015.1.06 《斷舍離》
從房屋的整理,理解斷舍離,到為人處事的原則轉變。
2015.1.15 《惡意》推理就是不斷建立,推翻,重建到完成的過程,任何細節的缺失都將引導故事的走向,
亦真亦假,文字也可能是長時的欺騙。
2015.1.18 《圣女的救濟》
不可能完成的案件,提前一年就已經完成的謀殺,湯川學都給出了“虛數解”
東野筆下的世紀毒殺
2015.1.23 《看見》 重溫一遍,又有新的體驗。
二月
2015.02.04 《穆斯林的葬禮》 看到流淚,感受信仰與那個年代,心隨主人公前行。
2015.02.09 《湖邊兇殺案》 東野圭吾有關家庭的推理故事,親情對于童年的影響之巨大,在《白夜行》中就可見一斑。這個短篇突然推理劇情的反轉,也轉變了主人公的立場,隨著直相的揭露,反而讓四個家庭更為凝固,僅僅不愿去試那1/4的可能。
2015.02.13 《東方列車謀殺案》 本格派系的經典之作,但由于翻譯和文化差異,看得有點兒愣。光整輛車的人都是真兇,那被殺的人又十惡不赦,真理也許也會偏向人心。
2015.02.15 《2014年十個好故事》多看閱讀隨機下載,100多頁花了一個多小時讀完,有收獲的,也有不明所以的。并不是所有的好故事都是讓人人都能讀懂的。喜歡家鄉的那幾篇,因為此時太有代入感。
2015.02.26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不是術,而是道。道是能把人處處放在心中。講話也有很多講究,慢慢研習。
三月
2015.03.08《人生里,總有一段傳奇在等你》張佳瑋的書看的第一本,由各種文章組成,講歷史,美食,文化,風俗等。文筆很舒服,不故意賣弄卻處處顯出真才實學。對南方和歐洲文化有了一小部分的了解。
2015.03.20 《遙遠的救世主》電視劇《天道》的原型,回想起劇集來,對原著的還原度是極高的,暫且不談。這本書里的很多觀點是值得人去深刻反思的。特別是丁元英對一切事物本原的透徹 理解。雖說是小說人物,但細細思索起來,若不是部分人對本原有著這樣的理解,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些就是大家口中所言的明白人了。至于聰明人與明白人,又是兩種不同的個體。書中的一些話語值得細細思考。
2015.03.22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 一個下午加晚上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看完了。原本以為和《斷舍離》講述的內容差不多,可能作者本身是設計師,更多的是對自己工作時的思考和心理的介紹。對于案例的部分看的不多,書中提出的由空間整理到信息整理再到思考整理,需要細心琢磨一下。
2015.03.24《好習慣成就男孩一生》適合初中級別的男生讀物,以成功為“誘導”進而展開道理。剛開始覺得自己看這書會不妥,畢竟年齡已經過了25歲,但書中道理與案例似乎在某些知乎問答里都會涉及。實來這些道理本就是通用的,有人講的通俗,但萬變不離其宗。遺憾自己年幼無知的時候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但年幼本就無知,牽強得把這些責備歸咎于已過去的時代就是一種不負責的想法,與書中教導的好習慣也有所沖突。能讀這書,權當給自己無知的時代里閱讀的缺乏填上一個坑。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茨威格著名的短篇小說。這書名很早就聽過,那時沒有看書的習慣,殊不知花上一個小時就能把書看完。這書講了一個女孩兒13歲愛上鄰居作家并終其一生的故事。盡管到最后她懷了他的孩子,而作家對家的印象是極為模糊的。若論愛的高境界,此女人是為典型的例子,但她的愛又太悲,悲在付出是她個人的行為,而她也總是懦弱得不敢表達。她甚至記得有關于他的每一個細節,膜拜和尊崇關于他的一切,但愛的本質該是相愛,至少,要懂得自愛。因為愛別人而忽略了對自己的愛,這是女主的可悲。
2015.03.27 《我講個笑話,你可別哭啊》第一次看囧叔的書,有點看老羅《我的奮斗史》那種感覺。但雖說風格詼諧,講得故事卻有幾分悲意。正像囧叔在后記里說的那樣:把悲劇當成笑話來講,把聽的人架在火上面烤,你笑了,便成了我的共犯,你哭了,我便笑你??倳炭〔唤?,這就是筆法的力量吧。沒有生花妙筆,卻用最生動的生活去打動你。
四月
2015.04.02《刀鋒》看的第一本毛姆的書,對20世紀歐洲的格局不了解,全書完結后再回看編譯的前言,才感覺一部小說所承載的重量要比自己設想的要多的多。不管是對人物的塑造還是對事件的敘述,即使不懂歐洲文學,也至少為能如此詳細的表達而嘆服。只可惜自己的文學修養太低,這類書就像充滿深意的電影,要深度發掘才能有更大的收獲,而更深的發掘不單單需要個人的文學素養,還包括對相關歷史,情境的了解才可以。深感一入書門深似海,只得天天月月還書債。
2015.04.06《把時間當作朋友》
第一次讀李笑來老師的書,原本只是為了了解時間管理的一些知識,掌握時間管理的方法,李老師的書卻能讓我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所謂時間管理,也不過是個人的一廂情愿罷了。書到最后闡明的不僅僅是與時間的關系,更是由時間這個點引起了更深層次的人類交往的關系和個人的自我修養,正如前言所說,這不是一本隨便翻翻就可以的書,值得反復看看。
2015.04.08 《人人都能用英語》李笑來老師的第二本書,雖然某些觀點與上一本書描寫的存在重復,但洽洽說明這部分觀點是精華所在。李老師的這兩本書的核心,在于一個積累。與時間成為朋友是一方,對英語的學習是另一方面。用英語強調的不是“學”,而是“用”。用反而是學英語最好的方法。顛覆了一部分我對傳統教學的理解,但也不得不說,正是因為這樣的總結,也讓我重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以及英語學習中的問題。比如盲目依賴單詞的學習,比如制訂目標太大,沒有一個具體實施的步驟。書的最后有10分鐘了解漢語的部分,值得反復研究。缺乏耐心幾乎是所有人的本性,也是絕大多數人最終未能矯正的習慣。
2015.04.09 《我講個故事,你可別當真啊》已知是囧叔的第二本書,睡前讀了幾章,某個故事在“一個”上面還曾看到過。加上白天的空閑時間,根據時間統計,這書5個多小時就看完了。本就是閑說,非要說有什么收獲的話,那就結合昨天看完書重新對語文的理解來看。囧叔的文風偏記實,語句通俗,不然書也不會這么通順得就讀完。通俗就包含著昨天的十字箴言“簡潔,樸素,有效,準確,具體”。自己閑來無事也會寫些文章,雖然閱歷低,但行文的本質是希望對自己的經歷有個記錄和交代。再加上些被點贊的可憐虛榮心和強烈想要被了解的心愿,文章往往會用討巧的方式去寫。比如寫那些別人喜聞樂見而自己并非真實經歷的事情,這一點屬于陋習,應當特別注意。囧叔這書,寫的盡是小人物,正如書代后序里所寫:只要你愿意去挖掘,再小的角色身上也有故事可聽,可講。當讀者讀完這些小人物的小故事之后,多半會認識到自己也像他們一樣,在某方面天賦異稟,高人一籌。
2015.04.10《18歲,給我一個姑娘》 北京三部曲的第一部曲,說來倒與之后的故事沒有多太牽連。馮唐1994-2004年間完成的作品,距今已有十年了。慶幸自己不是在懵懂的年紀里看了這書,不然,定要被其中的歪風引以不正。轉念一想,自己那會兒和高中的時的秋水相像的地方,也就是混加渾了。我的成長歲月里似乎沒有一個讓人心動到如此的朱裳,自然也沒有啟蒙加引導的孔建國,偶刷朋友圈,看到說《萬物生長》的首映提前了,如此的話,這幾天也要加點緊把二部曲看完了。最近看書熱情高,抓緊了得。
2015.04.23《萬物生長》三部曲的第二部曲,更是主體。第一次聽完時還在濟南當班,每天步行上下班時聽拿鐵播講的有聲書。不得不稱贊拿鐵通過不同聲音把人物性格透過耳機傳達出來,使在心中有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厚樸,辛荑,秋水等等。書的前半部看的人心思腫脹,一如看《18歲》時的內心焦灼,公眾號里有人總結,不同時期看馮唐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假若是在中學時代,這樣的文字大抵會讓人掩面吧。所幸時代在發展,所有人像發展的時代一樣變的OPEN,也或許所有人隨著時間的成長,經歷的堆積而對情愛和性更加包容。書從后面開始讓人萎靡,當然不指小二,而是心思。在這個畢業滿不到一年的時光里,讀到這樣的青春,和看青春系列的電影感觸是不一樣的。今晨看完,我也不禁會想起自己為數不多的幾段感情經歷,我不似秋水的邪痞,雖然他表現的一本正經,但我總有種馮唐化身于他的邪性,這是我千分之一的秋水。故事到最后變成了作者對秋水的索問,也是對自己的索問。柳青的故事線想必還要再展開,而酒杯已經空了。柳青的故事是一打酒也說不完的,就換作下次再說吧。
五月
2015.05.05《萬萬沒想到,生活才是喜劇》某天無意在新華書店閑逛時看到這書,回家搜索到mobi版本就抽空看了一下。吸引自己的除了萬合天宜團隊,更主要的還是書的作者右右。從《如果宅》的時候喜歡他的筆風,經過這幾年快餐閱讀的洗禮和一些正經書的過濾,如今再看他的文字甚至覺得不成熟。內容不管夸張也好,扭曲也罷,也讓我對這個團隊背后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諸事不易,當你看到別人的光鮮亮麗,也應該想到那背后別人所付出的艱辛努力。2015.05.07 《北京北京》北京三部曲的終結篇,依馮唐所述,像是三個橫斷面,而到了這一部,就完全結束了。到這一部,尺度較前兩部越來越大,除了引出了小白和小紅的故事線以外,就是對上一部對柳青的情感有了延續和總結。自然,結局后的秋水很悲涼,快捷撥號的后面是不再被及時接聽的電話號碼,覺得傷感和悲涼,拿鐵播講里有一段這么說,青春呼嘯而過,早年往事被馮唐用一支生花妙筆打撈出來,在陽光下曬的生猛如昨。致曾經。
2015.05.24 《十角館殺人事件》當小說沒有進入最后章節的時候,仍舊是帶著傳統戲劇的前進方向去揣測嫌疑人,而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每個人都是受害者成為一種可能,而每個人也都曾是兇手。但終歸來說,邏輯進行上有一些說不過去的東西,比較凡斯和另外幾個人的關系為什么能表面保持的那么好?當然,這只是小說,作者可以讓凡斯三天不吃不喝只為演繹出感冒時的微小病癥去迷惑唯一的醫學生。但其為一次復仇而做的準備和隱忍,以及說出自己就是凡斯丶但時我的驚訝,不得不讓自己驚嘆,這種非反轉式的反轉,雙向人物進程,才真是這部小說真正迷人的地方吧?!
六月
2015.06.10 《病毒》很難想像這是在2001年就初定稿的書,在那個網絡才剛剛普及的年代,病毒似乎是所有人對無知網絡世界的一種恐懼,而借于“病毒”引出的清時的故事背景,結合著ALT皇后的神秘人生經歷,放在當時,的確是令人恐懼的恐怖小說。然如今已是十幾年后,當手機網絡的發展也可以與當時的世界相媲美之時,書中所描述的恐懼對于個人而言,效果就差了很多。戴著不同時代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是有失偏頗的,所幸蔡駿的這本書還留有后傳,有時間便一并掃了吧。
2015.06.18 《追風箏的人》 這一本讀完的時間可謂是真的很長,起碼是有半個月吧。 而今天中午讀完的時候只記住了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對于忠誠,似乎哈桑的無怨無悔解釋的最為清楚,而名著之所以是名著,也自是有其特別的地方。
七月
2015.07.18《網站藍圖:Axure RP高保真網頁原型制作》學習Axure的過程中看的書,斷斷續續也在入職后的這段時間看完,也學到了一些知識,但書中的一些案例于現在的自己來說,一是有些過期,二則是老版本內的一些內容無法被新版本所接納。簡而言之學軟件類的書目不跟著當前軟件版本去走很容易走彎路。但多看些工具書總歸是好的,對工作也好,對自己學習能力的提高也好。
八月
2015.08.01 《解憂雜貨店》 1號在家里看完這本書,2號就在火車站丟掉了手機,雖然說人的一生中多少都會存在著某一位能對生活指點迷津的人,但又仿佛一些事情是冥冥之中已經注定的了。塞翁失馬,焉之非福,用命理的眼光去看問題可能會逃避很多與之相關的客觀的東西,但卻最容易讓人信服,畢竟人的本性是比較喜歡把萬物的責任歸咎在別人身上,從一件事情的發生找到原因是一種能力,而解憂也是另外一種,我的生活里沒有遇到在未來可以給你一定指引的那位引路人,但這無可厚非,因為有的選擇,可能在故事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
2015.08.10 《悟空傳》用另外的一種視角,看似打破常規,但又沒有偏離太多得去重新講述了這個經典的故事。喜歡書中對佛理的描述,看似平淡的事越往往蘊含著真理。玄奘說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此為我所認為的超凡,而我等凡人,每個人其實都是超凡的人。無意去對比小乘佛法與大乘哪個更妙,就像世上萬物各有其根,各有其形一樣。近段的感悟頗多,也似乎覺得自己還未入而立就已經想不惑了,雖然,這很難。不惑的人往往就不在意很多事物了,書中的孫悟空最后因對花果山的羈絆而被束縛,可人這一生,沒有羈絆又是多么不現實的事。不惑,不疑惑,方能頭腦清醒下。
2015.08.22 《放學后》 東野圭吾的成名之作,或許是因為先前就接觸了東野圭吾更加成熟的作品,導致再去看這部時真的會覺得稚嫩,事件的發生也顯得尤為牽強,雖然依舊猜到了開頭但猜不出所有結局,可內心仍覺得沒有之后的幾部看著爽。你不會知道殺機在哪里,唯有在解迷的時刻。
九月
2015.09.02 《羅輯思維》 看的第一部,早先看節目是注重其故事內容和替你讀書的點,越看越發現,很多問題的追蹤自己并沒有跟隨著羅的步伐,此外,說是替讀書,無非還是換湯不換藥式的把自我的思想勾兌在節目里,反而沒有了讀書的樂趣。自認為每個人對讀書的理解是不同的,理解力自然也是不同的,通過讀書去看到的世界自然也是不同的,每個時期的每個人所看到的每件事也自然是不同的,對這個節目看的少了,只想看些故事性的內容豐富一下自我的見識,但理解這方面,還是自己來吧。盡量少的去被羅的思想所影響到,互聯網思維是不假,但被過度強調可能就要出問題了吧。
2015.09.23 《邏輯思維2》 看完這一部,反而得新定向了自己對于看書的想法。一本書里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可能只是小小的一部分,但要把一本書看完卻需要短則數天,多則幾周的時間,從中吸取的知識量也是非常有限,因為總在看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時逢讀書會里有對看書這一習慣的討論,觀點多都與自己相符,讀書只是一種消遣的行為,和玩兒游戲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你知道一個英雄的連招使用技巧,和你在書里看到了一個歷史典故,名人逸事,其實都是同等帶給自己的收獲。而人類社會就是因為大家都在看著不同的事才可以有效并長期得發展下去?;乜醋约寒敵鯖Q定保持閱讀的初衷以及自己實際看書時的想法和行動。也都在映射這一點,而自己從推理小說到再去看其他類目的書,和一個看慣了國產劇反去看日韓美劇的人的嘗鮮心情大抵是一樣的。區別可能就在于,一個是短時反饋的行為,一個是長期反饋的行為罷了。因而,讀了書也沒什么高雅不高雅,早在多年前就該明白一個道理,越是擁有的人,那些擁有的事才不值得他去炫耀。
十月
2015.10.13 《魚羊野史第一冊》 看高曉松的書讓人感覺很輕松,魚羊野史版歷史上的今天,不僅開眼看到了另外奇特的世界,也激發了自己都未來,都未所見世界的好奇心,十月陸續會將余下的部分看完,值得推薦的一本書。
**十一月 **
2015.11.01《魚羊野史第二冊》 高的思想蠻獨立的,挺舒服。記錄這個主要也因為今天給自己訂立了看完的目標,已完成。
2015.11.11《自控力》從中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也需要從中科學得了解自控力及自身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需要讀書筆記反復琢磨
十二月
2015.12.29 《知乎-金錢有術》 有些概念對于現在的自己來說還是太大了,現有的知識體系還不足以消化這種大型的信息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