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精致,足以動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去一家公司面試的時候,對前臺的女孩印象深刻。她長得并不漂亮,但待人接物極有耐心,無論是對面試者,還是來訪的客人,都極盡周到用心。我聽他在電話里給應聘者講怎樣坐車、轉車,結束時,還不忘提醒:“今天下雨,請帶上雨傘?!焙髞?,我在論壇上看到,很多人談到那家公司,對前臺的女孩都稱贊有加。即使現在如我,都過去10多年了,竟還記得她。

還有類似記憶的,是我工作過的第二家公司行政部的一位文員。她長得并不漂亮,普通話極不標準,說話時,舌頭甚至有點大,有時候聽不懂她在說什么。所以,我們也常常會跟她開開玩笑,逗逗她。對此,她倒也不介意。

但她在實際工作中,卻是個做事非常有原則,且超級認真的人。只要你給她交代過某件事,她一定會做完,做好。我還記得一個細節,有一天,我要一種表格,她答復說沒了,正在印刷中。我隨口說:“印回來給我拿兩張?!彼饝f好。后來,大約過了半個多月,有一天,我正忙著,她來找我,送來兩張表格。其實,我都已經忘了這件事了,甚至都想不起來當初要表格干什么用了,但她竟然還記得。

01年,我第一次去河南鄧州,在一條街的街角,看到一個賣粽子的攤位。我問同行的朋友:“她只賣粽子嗎?”言下之意是,這也行?朋友答曰:“這個粽子攤位擺了十多年了。我上小學的時候,她就開始在這里擺攤了,我們都在這里吃過她的粽子。

最主要的是,在我們這里,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刮風下雨,只要想吃粽子,來這里,準能吃到。”13年后,我再回鄧州,還是那條街,依然是在那個街角,又看到了那個粽子攤。當年的一瞥,對主人沒有留下深刻印象,但看起來,依稀似乎仍是她。她的粽子攤仍是那么大,一張小桌,幾個小板凳。

這么多年,見慣了很多追求做大事、賺大錢的人,與銷售人員談,每每不是怎樣去開拓好市場和服務好自己的客戶,而是要做多少多少銷售額,超越誰誰誰,成為NO.1;與工程師聊,往往不是在技術上要追求多精湛,而是薪水什么時候漲,啥時候跳個槽;與月產值做不到百萬的工廠小老板聊,基本上都是什么時候做到幾個億,然后去上市……

似乎人人的心都無法在原來的空間安放,而是膨脹到盛不下,所有的人生,似乎都不是為了現在而活,而是走錯了地方,正在急著折返,或者趕路。

05年,我從原公司離職,加盟了一家馬來西亞貿易公司,算是第一次離開本行,跨行跳槽。這家公司不大,在檳城總部有7、8個人,而中國兩個辦事處,每個辦事處3個人。我當時做得不大好,不是很如意,大概一年多一點之后,就離開了,回到了制造業這個老本行。從此與他們通訊漸疏,雖然也偶有聯絡,但甚少聚會詳談。

前幾天,這家公司的老板忽然打電話給我,約我吃飯。見面,嚇我一跳,檳城來的,竟還是那些老面孔,中國辦公室的,就全不認識了。這很是讓我唏噓了一番。問其公司業績,有提升,但變化不大;問人員增減,說沒來中國參加聚會的,就走了一人,其余仍是10年前與我一起共事過的那些同事。這讓我在感慨之余,還平添了很多感傷和感動。

感傷的是,自己這十年,可就變化大了去了。我離開之后,先是去珠海一家工廠做廠長,后來,又去了深圳,再后來,去了山東一家工廠做總經理,三年后,再次回到廣東,在惠州一家公司做副總裁,之后離開,與別人創建了一家公司,又離開,最后自己成立了一個小公司。

可以說,這十年,我的經歷和經驗是變得豐富了很多,但奔波之苦,也折磨得我夠嗆。特別是從去山東又回來的這段時間里,我兒子出生,他從5個月大隨著我奔波數千里搬家,呀呀學語時又搬家,兩歲多時再搬家。在惠州,才兩歲多的他不愿意下樓與小朋友們玩,因為他在廣州剛剛玩熟的朋友都不見了,所以他很不開心。

感動的是,他們恰好與我相反,十年在一個公司,談戀愛、結婚、生子,都有共同的記憶與故事。上班時,在一起合作,或者爭吵,下班后,在一起玩聚餐,或者旅游。他們的小孩出生后,常常在一起玩耍,感情親如兄弟姐妹。雖然他們的經歷看似沒有我那么豐富,但他們的感情,卻遠比我與我的同事們的醇厚和真誠。

別看10年來我是如此地滄海桑田,其實,與我共事過的那些同事,或者我曾服務過的公司,變化更大,簡直是流水落花,天上人間。比如我離開這家馬來西亞公司去做廠長的那家公司,在我離開后去山東的時候,倒閉了,大股東欠債五千萬,亡命天涯,好像是逃到外國去了,渺無音訊了;小股東們,也就是當年與我同事的很多人們,做鳥獸散,房子被收的收,拍賣的拍賣,也沒有太好過到哪里去。

我另外一位更早的同事,做市場的,賺了錢,投資了一家工廠,剛開始還經營的不錯,后來,賺了幾百萬之后,他就總是不甘心,總覺得自己能做得更大,于是就一直融資,一直追加投資,到后來,全部資金都放進去之后,產業轉型升級,他的積累不夠,跟不上,公司欠債無法還,破產了。而他呢,大概是因為用了一些不正當手段,去年被人以欺詐罪起訴,判刑了。

我不知道追求更好是好是壞。在某個層面上,可能是對的,但超越了某個界限,似乎也未必見得是件好事。同樣做工廠,我在日本見到的就不大一樣。2011年我去日本考察,看過很多家工廠,大部分工廠,都是些比較小的,但歷史都比較悠久,我看過的工廠歷史最長的一百多年,最短的,也超過30年。它們大多都專精于一個領域,比如做刀片的,只做刀片,做葉片的,只做葉片。

它們大多追求的是穩定的質量,穩定的產量,穩定的市場,穩定的發展。基本上都不盲目發展和擴張,反而將精力用在每年追求穩定的利潤上。像我看到的一家做攪拌葉片的工廠,成立一百多年了,一直就是那么十幾個人,說是近百年都沒有增加過人了,一直就這么大的規模。但是,他們的產品,卻是世界級的,基本上,從消費性的咖啡攪拌器,到工業級高分子材料要求最高的攪拌葉片,他們都能造。他們現在是名符其實的世界上造攪拌葉片最好的工廠。

前幾天,不知道在看什么,偶然看到一句話“一事精致,足以動人”。我非常喜歡這句話。是的,有時候,追求大而全,壯而美,其實還不如做好一份工作,乃至一件事情。這樣反而活得更充實,更真實,也可能,更幸福。像那位我在鄧州碰到的一輩子做粽子的小攤販,像我在日本碰到的百年不增人的工廠,他們創造的價值,未必就真比那些大公司少了。

也許,他們的觀念和態度,他們的理念和堅持,可能樸素,可能不那么激勵人,或讓人激動,但可能更平和,生命力更長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