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客
連續幾日的大晴天,終于迎來了春雨,清爽的空氣,輕柔的風,呵護著雨后柔軟的校園。
夜色下的植物有種別樣的美感,少了些許偽裝,多了些真實,更見其美麗。
夜晚給了所有的事物最好的偽裝,無論它在陽光是多么的不堪,在夜里,都會變的美好。
如此看來,小心夜里的鮮花和小心白天的高尚一樣重要。
以前,竹子在北方并不常見,可是現在,竹子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
雨后的竹子總是長的很快,預示著節節高升,是極好的兆頭。
記得鄭板橋的竹子是最為有名的,就像他的詩一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畫竹插天蓋地來,翻風覆雨筆頭載;
我今不肯從人法,寫出龍須鳳尾來。”
竹,是氣節,也是標桿,是靈魂深處的燈塔。
花開滿樹梢,卻逃不掉被雨打落的命運,散落的花瓣,三三兩兩的落在臺階上,配上半干的水泥地,微微翹起的花檐,更見凄美之感。
走過臺階,不忍下腳踩這微微翹起的花瓣,殘花無意間發出淡淡的芬芳,像一股清流沖進鼻子,那種奇妙感覺,如同落日的余暉更光芒萬丈,如同黎明的初現更見夜晚的黑暗。
毫不猶豫,抬腿,跨過這節臺階,留下這一抹溫柔,點亮樹下的荒涼。
原本是路過,卻突然想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因而俯身拍下這溫暖的一幕。
在現在的社會里有很多不同的奉獻,有的人出力,有的人出錢,有的人出物,有的人出心……而在其他的世界里,落紅就是那個奉獻一切的人,在生命終結之后,還會把軀殼留下,保護心愛的人。
而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他們便是器官捐獻者,在自己的生命終結之后,把自己的器官捐給有緣人,使得自己的一部分生命得以延續,這種偉大亦是無可比擬。
生命短暫而珍貴,當上天收回靈魂的時候,肉體留下的余溫,隨著時間會慢慢消退,這是一種結果,還有一種結果,就是在肉體尚有余溫的時候,殘忍的打開肉體,取出可以在另一個靈魂上發光的寶藏,讓余溫可以永遠延續。
落紅不僅是落紅,更是生命的延續,能量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