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劉春,還得從朱老三說起。
朱老三,真名叫朱全順。兄弟三個中排行老三,人稱“朱老三”。朱老三是個地道的農民,初中畢業后就沒再上學,跟著做瓦工的舅舅學徒。學成后,就在鄰村的一個叫宋小林的工程隊長做瓦匠,一做就是六年。
成年后的朱老三,中等個兒,小眼睛,皮膚雖然不黑,但是由于常年在外風吹日曬,雖然年紀輕輕,卻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大幾歲,因此同齡人有的喊他為“老朱”。
朱老三的性格比較隨和,在外也從不惹事生非,雖然沒有多少文化,可是在別人眼里,朱老三是個做事“心里有數”的性情沉穩的年輕人。不過,很多人都不理解,幾乎跟任何人都能相處得很好的朱老三,怎么就跟父母處不好關系呢?
這話還得從二十年前說起。朱老三的大伯大娘一輩子膝下無子,在朱老三的父母連生三個兒子后,兩口子就跟弟弟夫妻倆一商量把只有兩歲的朱老三給要了過來。朱老三就成了大伯大娘的兒子,自己的生身父母則成了他的叔叔和嬸子。一年后,朱老三的父母又生下一個女兒,取名香秀。
朱老三在大伯家成了獨生子,深得養父母的寵愛。如果不是因為大伯大娘突遭橫禍雙雙離世,朱老三既不知道自己是被父母給送了人的兒子,也不會在十歲那年再次回到生身父母身邊。
在外人看來,這一來一去又不是別人家,不是自己的大伯大娘就是自己的生身父母,對朱老三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可事實并非如此,已經懂事了的朱老三對生身父母充滿了怨氣和敵對行為。
養父母在世時,他并不知曉自己的身世,由于叔家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朱老三總喜歡去叔嬸家去玩,叔嬸對他從來都和顏悅色的,還是個孩子的朱老三自然也對“叔嬸兒”很親近。
當養父母突然去世后又驚聞叔嬸就是自己的生身父母時,年幼的朱老三仿佛被全世界拋棄了一樣,他無法相信大人們口中所說的真相,也不能接受對他疼愛有加的父母雙親的突然離世。他痛恨所有人,在內心隔絕了所有人。
在他心里,父母就是已經過世的大伯和大娘,無論生身父母怎樣的說辭,他都難以接受昔日的叔嬸一下子變成生身父母的事實,更不能接受的是,他們居然將自己的親骨肉送了人,即使對方是自己的親兄弟。這對于一個不經世事的只有十歲的孩子來說,意味著自己被拋棄了,而拋棄他的人就是自己的生身父母,如何去理解父母?又如何去原諒父母?這是一道深重的內傷,對于十歲的朱老三來說。
如果能夠感同身受到孩子此刻的心情,作為父母此刻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安慰和呵護。而朱老三的生身父母的做法卻背道而馳。
面對雖然抗拒卻又無家可歸的朱老三,他們既不去關心孩子突然失去至親至愛的“父母”之痛,也不去同理孩子在得知自己身世后的震驚與憤怒,更不曾對孩子的“被拋棄”感予以療愈和關注,反倒一致認為這是哥嫂這些年給慣出來的毛病,咬牙切齒地揚言遲早得給“修理”過來。
原本跟堂兄堂妹相處非常融洽,因為自己的身世,一下子跟他們也變得疏遠起來。以前不在一個屋檐下居住,卻天天在一起玩;如今朝夕相處,朱老三卻視他們為陌生人一樣,令同樣是孩子的大哥小海二哥小濤和香秀對他也有了距離感,再加上父母對朱老三也橫豎看不上,兄弟姐妹之間就更有距離了。
因為思念自己的“父母”和“被遺棄”的傷害感,再加上與生身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格格不入,以及跟兄妹之間因為身世而生出來的距離感,童年的朱老三一直生活得不快樂,而且跟父母的關系也始終就不見好轉。進入青春期的朱老三,在家庭中除了跟妹妹關系還比較融洽,對于其他的人,朱老三很少拿出熱情和笑容,他一直將自己封閉在一個“被拋棄”的世界中。
初中畢業后,朱老三不曾跟父母商量半句就將書包撇在了學校的廁所里,然后就再也沒有去上過學。多年的彼此怨氣令父母也懶得對他多說一句話,不過,父母也知道自己的話對日漸長大的朱老三越來越沒有作用力了。
好在朱老三再叛逆,他卻不“混”。他年紀不大卻很有主見,自己主動找做瓦工的舅舅學起了瓦工。親屬鄰里都夸朱老三是個心里有數的孩子,唯獨他的父母怎么看他都不順眼。因此,大家都說這孩子跟父母生來犯克。
大家并不知道,帶著童年的創傷長大成年的朱老三,之所以這么努力好學又肯干,只是想學點兒賺錢的本領,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過上自食其力的生活,以擺脫當年拋棄了自己又一直都橫豎看他不順眼的父母。
二十三歲那年,老板宋小林把自己的表妹劉春介紹給了朱老三。見過面后,雙方的感覺都不錯,也就開始了交往。
劉春與朱老三同年,性格溫和沉靜,雖然個頭不高,但是皮膚很白凈,一雙大眼睛也很招人喜歡。劉春在家中排行老二,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姐姐是個民辦教師,弟弟也是一個在學習上出類拔萃的好苗子,可惜,被父母早早給送去當了兵,劉春與朱老三處對象時,弟弟劉勇還在部隊服役呢!姐弟三個中,只有劉春不愛學習,初中沒畢業就在家跟隨父母務農。
不過,別看劉春是女孩子家,干起活來可不嬌里嬌氣,而且家里家外的活兒樣樣都行,鄰居們都夸劉春是莊稼院里的一把好手,說誰家要是娶了這兒媳婦兒日子準會越過越好。朱老三的父母也看好了劉春這個優點,雖然知道自己說了不算,也難得少見地在朱老三面前堆著笑臉說劉春的好。對于父母的態度大轉變,朱老三感到很意外,但只是沉默不語。
朱老三對劉春也有幾分喜歡,再加上是自己的老板給介紹的,劉春又是出了名的好姑娘,雖然父母的意見對朱老三來說無關緊要,但是,能得到父母的認同并且態度都360度大轉變,對已經是青年的朱老三來說實在是很意外。
這場婚姻大事似乎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沒有談過戀愛的朱老三也說不出有什么不妥,相處了不到半年,一心想有個家的朱老三,在當年的臘月二十八將劉春娶進了家門。
婚后,劉春果然如眾人所見,不僅跟朱老三和和睦睦地過日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理得井井有條,還主動去公婆那里幫忙,再臟再累的活兒都能干,比起老大老二媳婦兒,劉春可真是沒得說的好媳婦兒。
就連向來對朱老三橫鼻子豎眼睛的老朱頭,都主動搭話夸兒子朱老三找了個好媳婦兒。父子倆多年不搭言語了,老爺子突然開口,令朱老三非常意外,尷尬得無話可說。不過心里卻美滋滋地,干起活兒來格外有力氣。
都說婆媳難相處,可是,一輩子說自己跟三兒子犯克的朱老三媽這回也不跟兒子較勁了,張口閉口地喊著“老三媳婦兒”,那親切勁兒讓朱老三都有些嫉妒了。夸老三媳婦兒好,自然跟朱老三說話也和顏悅色了。
自從將劉春娶進門,對于父母態度上的轉變朱老三都看在眼里。他不是一個“混”小子,骨子里還是個善良懂親情的人。童年的那些傷痛,隨著自己的長大成熟也在慢慢消退,對父母的怨也越來越少,有時候在某一個瞬間,還會突然地理解父母當初可能是情不得已,但很快就會被父母后來對他的打罵記憶給覆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