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社交

這還要從我前天的兩件囧事說起:早晨做完飯之后就窩在沙發上玩兒手機,舍友喊我吃飯,我就隨口應承了一句“你先吃唄”然后繼續目不轉睛的劃拉手機。不料過了一會兒舍友來了一句你不要老是唄唄唄的行嗎,我覺得聽著太不舒服了。我當時瞬間一臉懵逼(表示黑人問號臉),然后舍友接著說她對語言比較敏感,。我雖然沒有太明白哪里出錯了,但是感覺到可能是自己的語言上讓她感覺不舒服了,我立馬向她道歉說我會注意的,并且沒有任何的不情愿或者對你不尊重的意思。

晚上隨口和她聊起早晨的事的時候,她就說到你老是“你先吃唄,你們玩兒唄”總會讓我覺得你就是很不在乎,很不屑的感覺,有時候明明是關心你,搞得我們好像熱臉貼冷屁股一樣。我瞬間打了一個激靈,原來在不經意間我與他人的交流溝通中竟然存在這么大的問題。平平常常的一句話,自己的態度,動作和眼神竟然讓它變了“味道”。

自己的朋友尚是如此更何況其他人。研究也表明,每次交流,絕大多數人通常只會記住對方的語調、言行舉止和給人的感覺,你的身體語言,將會占到總體印象的93%。那如何才能讓自己能夠“玩轉”社交呢?

給他人建立檔案:換位思考,在開口前琢磨一下自己的溝通對象,感覺她的需要和興趣點然后整理思路,調整心態和說話的語氣。

93%法則:抓大放小,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肢體語言占93%語言占3%。有意識的去訓練自己的身體語言,可以選擇錄像,也可以請朋友幫忙觀察和糾正。當然語言組織也是必要的,要提煉核心信息,讓別人在有限的時間里就get到你的重點。

魚熊技巧:二者兼得,在溝通中要注意自己的話題方向,不能跑偏,如果被人“代跑”就應該以讓對方感覺和他的話題有關的話來承接對方的話題,接著開啟自己的話題。

看你如何“玩轉”社交?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