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學習管理,不妨先看看這本書

《逆向管理.先行動后思考》

1.

如果你正在學習管理,那么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我浪費了很多時間,卻做不出有效的決策?

我的計劃制定得很好,實施起來卻很困難?

我很想每天抽點時間思考部門面臨的一些戰略問題,卻無法從各種瑣事中抽身。

我在管理崗位上已經工作很久了,卻無法獲得進一步的晉升。

沒時間改變,團隊內部溝通不好,業績停滯不前,沒有領導力,這些問題相信我們在做管理的時候也會經常遇到,那么這些問題你現在解決了嗎?

其實,通常情況下,我們都在努力去學習如何去做管理,去改變自己管理的態度,去了解作為領導者應該具有怎樣的素質等等。但是上述問題出現的原因,很大部分源于我們只是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變管理的意識,卻沒有在實際行動中作出改變。

那就是說,我們在學習管理的時候,一直都在“先思考,后行動”。

因此,如果你現在正在想學習管理,或者想解決目前在做管理時面臨的種種問題,不妨先看看這本由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埃米尼亞.伊貝拉所著的《逆向管理:先行動后思考》。

2.

說這本書之前,我們也不妨先聊聊作者吧。

埃米尼亞.伊貝拉是哈佛商學院巡視委員會成員,職業與領導力發展的權威專家,主要研究領導力發展、人才管理等,曾經給《哈佛商業評論》期刊寫過大量關于領導力以及職業轉變方面的文章,但有趣的是他發表的論點大多數都與傳統認知相悖。

在本書中,作者也提出了與傳統管理思想不同的一些想法。他突破了傳統的“先思考,后行動”的舊思維,提出了全新的“先行動,后思考”的新概念,闡述了外在表現比內在認知更重要的原因,當然還提及了很多實際性行動的改變方法,如如何建立人際關系網,如何在團隊中得到更多人的支持等等。

這個時代真的是需要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

不同于一般枯燥無味的純干貨類型的書籍,作者在書本中闡述每個觀點的時候都引用來自聯合利華、西門子等頂尖企業的各層管理者的實際管理時出現的案例,也做了很多調查研究妙趣橫生是地去闡述作者的觀點。因此,整本書看起來是套路,但是寫得的確很真誠,至少不會讓我看了幾頁就丟下書去玩王者榮耀,畢竟時間真的是很寶貴。

3.

我把書本中的目錄大綱畫成了一章思維導圖,如下圖:


通過目錄大綱,可以看出書中主要圍繞“先行動,后思考”思維模式從三個方面分別闡述:

(1)重新定義工作;

(2)重建人際關系;

(3)重新審視自己

作者認為,新工作、新關系以及新自我這三個穩定的“三腳架”是通過行動去改變而獲取的,是增強外在表現力去改變我們管理的意識。

這本書從頭到尾都灌輸著一個原則,那就是“由外而內”的原則,并提出了“由內而外”和“由外而內”兩者的區別:

由內而外:內在自我認知,過去的經歷,思考

由外而內:外在能力表現,新的經歷,行動。

可見”“由外而內”的原則承認了外在事物的變化性,而且強調了用行動去改變思考方式。

4.

的確,一直以來,很多的成功學都認為我們要改變自己的行動方式或者做事方法,首先要在內在思考怎樣去改變,認為領導者轉變過程是由內而外形成的。但是,我們知道有時候外在事物的改變或者是生活方式的改變的速度卻比我們之前所想的要快,當等我們轉變觀念才去做的時候,可能那時候iphone10也已經出來了。

因此,有時想法也可能是阻礙我們繼續前行的絆腳石,想得越多,不如做得多,不然我們自我的認知會被過去的想法所禁錮。

看完這本書后,我也做了不少筆記,作為一個行動派的人,發現不少的觀點還是挺有實用價值的,現在和大家分享下其中三點我認為比較出彩的觀點。

(1)先像領導者一樣做事,然后才能像領導者一樣思考

看到這個觀點的時候,我想起來之前看的一本書,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所著的《正能量》,作者在書中提及過,

“如果我們能用行動表現得很正能量,那么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正能量了。”

因此當我們不具備領導力這種技能前,如果我們能行動中多做些與管理相關的工作,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慢慢懂得思考怎樣去管理了。

其實,包括我自己在內,在一開始做管理的時候,我也會有這個困惑,我應該從哪個地方去開始改變自己管理風格,我也知道內省是很重要的,因此每天要花多些時間去思考如果把自己所帶的團隊管理得更好,但每天部門各種瑣事的事讓我們無法靜下來思考。

后來,我也把自己在做管理的困惑和主管說,她說了一句,“無論你怎樣去想,你每天還是要面對不同的事,與其想著去做,不如做著去想。”

后來我也在如何管理這個問題也沒有思考太多,先嘗試接受積極參與各種新的項目,策劃組織各種團體活動,和團體的成員做好溝通,與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并且嘗試用新的方法去管理。通過這些嘗試,我也發現了很多的問題,但這些處理問題的經歷卻改變了我管理的方法。

書上也說過

“你的思考方式來源于你過去的經歷”

因此,去做,而不僅僅是去想。

先行動,從過去經歷發現問題,然后去改變自我,通過新的經歷提升自己外在的表現,這樣“逆向”方式我們更加容易學會管理。

(2)要避免能力陷阱

什么是能力陷阱呢?就是我們所行動的范圍一直困在我們所擅長的領域里。

看到這個觀點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曾也困在能力陷阱里。

以前在讀研的時候,每天都在實驗室做課題,我自己擅長是做納米材料這一塊的,所以從研一開始我看的期刊論文和網上的資料都是關于納米材料這一塊。后來,到課題結題的時候,導師突然讓我把課題里涉及有機物的部分用有機方法進行分析,那時我的腦海頓然空白了,原因是我一直都在研究納米這模塊知識,對有機這塊我一片空白。后來為了盡快結題,我也只能硬著頭皮請教師兄他們幫忙分析。

因此,當我們把時間分配在自己所擅長的事上,我們就會花較少時間去做其他重要的事,久而久之,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去學習新的東西,這就是我們陷入能力陷阱的一個原因。

就像我們做管理時,除了做提高團隊業績的這些自己擅長事情外,還要在日程計劃表里花一些時間去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技能,這樣我們才不會陷認知領域里的“能力陷阱”。關于管理者如何于如何避免能力陷阱,作者在書中也提出了幾個不錯的方法:

1、增強你對形勢的定位感

2、接觸你專業領域之外的項目

3、參與外部活動

4、放松你的日程安排

(3)人際關系網絡的優勢包括:廣泛性,連接性,動態性。

對于廣泛性,我們應該也知道,作為團隊的leader,不僅要進行團體內部的溝通,還要進行外部人員的溝通,領導者需要與多元化的人接觸,如果只是憑興趣和工作關系而去建立人際關系,我們成了書中所說的“自戀者”和“懶惰者”人際交往類型。

作者一直強調用外在表現去改變內在的,因此對于人際關系網絡,他也強調要通過行動上的“連接性”和“動態性”去維持人際關系網絡,把不同地方的人或者不同領域的人去通過平時聚會或者合作項目等機會去連接起來,從而建立關系,這樣關系網之間的距離才會縮短。

5.

有時候,思考是為了更好地去解決問題,而行動是讓我們更真實地看到內在的自我。

因此,先行動,后思考,就是這本書所提倡的“逆向”管理方法。

當然,不同的人對不同的管理方法也有不同的意見,而這本書也只能提供一種可行性的建議,我也只是作為一名分享者去分享這本書。

想學習管理,還是要多一點實踐,少一點空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寫在開頭: 閑適的午后,沏一杯濃淡適宜的茶,小呡一口茶葉剛舒展開來的茶水,以此來掃除晌午時分的困倦。喝茶不為解渴,...
    謝謝々閱讀 259評論 1 3
  • 2017年一季度教學服務訓練營實施方案 一. 你必須要明確做一件事情的目的 為了讓教師會做系統地教學服務,從而提升...
    易查理閱讀 543評論 0 3
  • 我的使命宣言:1、永遠保持積極主動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2、要謙虛,不要驕傲;3、天天反省;4、通過刻意練習多維度...
    衡山閱讀 206評論 0 1
  • 從最簡單的簡筆畫開始,象幼兒園小朋友畫的。
    閑情逸致1314閱讀 14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