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廟
將略兵機命世雄,
倉黃鐘室嘆良弓。
遂令后代登壇者,
每一尋思怕立功。
同樣是劉禹錫的一首詩,同樣是一首關于淮陰侯韓信的師。其實翻看古代詩詞,淮陰侯韓信,與之相關的漂母(淮詩 | 經漂母墓),是經常被引用名人典故。
同樣,南征北戰的韓信,也讓后人在大江南北建有韓信廟、韓信祠予以供奉。如陜西省平定縣西郊村路邊的不遠處有一座高聳、孤陡、奇妙的山峰。據說,馳騁疆場的漢將韓信下井陘攻趙國出征前,在此舉劍向山峰劈去,大山頃刻被劈為兩半。從此,人們便叫這座山為試劍峰,后人又在山上建起了一座韓信廟。
光緒版《平定州志·藝文》中收錄了元人楊先韓的《淮陰侯廟記》:“侯之來兮云為旗,從陰兵兮萬騎隨。侯入新廟兮水之湄,柱石桓桓兮神貌巍巍。鼉鼓淵淵兮雜奏笙篪,牲牷肥肫兮清酒載釃。神欣欣兮享我多儀……”
作為韓信故里,大淮安地區保留了諸多韓信相關的遺跡,如胯下橋、釣魚臺、漂母祠、韓母墓、韓信城等。韓侯釣臺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西北,蕭湖湖畔,為明萬歷年間建,清同治年間重修。相傳,為韓信釣魚處。
劉禹錫游歷楚州時的這座韓信廟,應是在淮陰縣故城(今淮陰縣碼頭鎮)。唐朝時候許渾也曾游歷到此,同樣作了《韓信廟》(稍后介紹)。
北宋年間,大文豪蘇軾經過淮陰,曾受當地紳之請,寫了一篇《淮陰侯廟記》:
龍之所以為神者,以其善變化而能屈伸也。夏則天飛,動其靈也,冬則泥蟠,避其害也。當嬴氏刑慘網密,毒流海內,銷鋒鏑,誅豪俊。將軍乃辱身污節,避世用晦,志在鵲起豹變 ,食全楚之租,故受饋于漂母。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蓋萬夫,故忍恥胯下。洎乎山鬼反璧,天亡秦族,遇知己之英主,陳不世之奇策,崛起蜀漢 ,席卷關輔,戰必勝,攻必克,掃強楚,滅暴秦,平齊七十城,破趙十二萬。乞食、受辱,惡足累大丈夫之功名哉!然使水行未殞,火流猶熸 ,將軍則與草木同朽、麋鹿俱死,安能持太阿之柄 ,云飛龍驤,起徒步而取侯王?噫!自古英偉之士,不遇機會,委身草澤,名湮滅而無稱者,可勝道哉?乃碑而銘之曰:
書軌新邦 ,英雄舊里。
晦露朝翻,山煙暮起。
宅臨舊楚,廟枕清淮;
枯松折柏,廢井荒臺。
我停單車,思人望古,
淮陰少年,有目共睹,
不知將軍,用之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