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人的一天No.26:秦嶺腳下養蜂人 楊勇

第26期

總編輯:任凱曄 總監制:王俊

攝影:王俊 ?采編:劉紅嬋

編輯:景昭君 周蒙蒙 ?王穎

"秦嶺腳下養蜂人楊勇"

漂泊,是養蜂人的主旋律,他們終年四處漂泊,與蜂為伴,四海為家。冬則南去,夏則北往,花開人至,花落人走,那些鮮花盛開的地方,就是養蜂人的家。因此,養蜂人被稱作是“中國的吉普賽人”。而在養蜂人的眼里,他們的生活則是追逐花香,收獲甜蜜。

家住橋南鎮諧子村的楊勇今年57歲,是一名退伍軍人。1985年自江蘇鹽城退役之后,為了謀生便從1987年開始和愛人開始長達三十上的養蜂之旅。多年來,他們逐花而行,游走四方,一年四季與花為伴,與蜜相隨,雖然辛苦卻是經營著一份甜蜜的事業。

清晨,靜謐和林間已經可以隱約呼到陣陣蜂鳴,在秦嶺腳下,沿著綿延的小道聞聲尋覓,便可見正低頭忙碌的養蜂人。老楊夫婦熱情地招呼著我們,杯中已沏好熱騰騰的茶水,紅磚砌成的居室雖然簡陋卻可以為漂泊的養蜂人遮風擋雨。蜂廠四周郁郁蔥蔥,仿佛與世隔絕,大概也只有這般可以聆聽鳥語花香的地方才是養蜂人最中意的環境吧。

養蜂是一件異常艱辛的工作,不僅每天從早忙以晚,單是這年復一年為追逐花期的奔波就足以讓多數人心生畏懼。老楊夫婦前不久剛回到這里,一般在這里待上三四個月就要去四川,等到來年四月槐花盛開的時候再回來,花期過期又要輾轉于延安、甘肅等地。舟車勞頓不說,如此奔波之后,他們還要常年居住在深山、林間、野外這樣的環境,遠離故土時,連這磚砌的居室都是奢侈,一個帳篷便是家,缺水少電更是常有的事情。

老楊說,養蜂更需要的是一個人的膽量,沒膽量是不能養蜂的。對此,我深信不疑。常人偶遇成群的蜜蜂,一定是避而遠之,因為被蜂蟄一下可不是鬧著玩的。但對老楊夫婦來講,選擇了這個營生自然不能用躲來解決問題。每天要和這些小家伙們打交道,冷不丁得有個親密接觸自然在所難免,好在蜜蜂并不會主動攻擊人,如果數量不多,稍加防范便是。

但養蜂人和我們不同,他們整日里要和成群的蜜蜂接觸,自然少不了一些防身的妙計。起初看到老楊煙不離嘴,不由感嘆他的煙癮確實大得驚人。老楊看我略為驚愕,便解釋到:“點煙是為了用煙來熏,蜜蜂聞到煙味就不會靠近,這樣可以避免被蜂蟄到。”《神雕俠侶》中的周伯通不也正是用這個的方法嗎?

只見老楊小心地打開蜂箱,仔細地觀察著隔板上黑壓壓的蜜蜂,然后便快速地抓住一只蜜蜂,裝在了一個小盒子里。老楊說,這是蜂王,每天早上都要把蜂王單獨裝起來,這樣是為了避免蜜蜂過度繁殖。只是我不得不佩服老楊的眼力,竟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從這密密麻麻的蜂群中找到它們的“首領”,這技能真是叫我大開眼界。

蜜蜂的生命周期是非常短暫的,一只勤勞的蜜蜂大概只能存活20到35天,如果它們不勞動,差不多能活6個月時間。可是我們從小就對“勤勞的小蜜蜂”贊賞有加,再懂得它們在短暫的生命里不停地忙碌時,也難免心生觸動。耳旁嗡嗡的聲音不絕于耳,近在咫尺的距離就有無數的小生命環繞四周,我認真地看著老楊一邊工作,一邊給我們講蜜蜂和他養蜂的故事。

不知不覺養蜂30年,當年的年輕小伙如今也已年逾花甲,做了大半輩子的養蜂人,到了這個年齡依然要逐花而行。雖然辛苦,但他卻比常人看到了更多花開、也聞得更多花香。早期時候交通不便,老楊夫婦不能遠行,奔波的地方也就在陜西省境內,堵車、翻車都有過,最頭疼的是遇上一些無良的車主漫天要價,或是路上一堵就是十天半個月,車子一旦停下來蜜蜂便會鋪天蓋地地飛出來。好在現在的情況已經好了很多,養蜂人可以走高速綠色通道,不但快還免費,這30年的變化,老楊看在眼里。

如果說當初選擇養蜂是生活所迫,老楊如今的堅持恐怕是一種習慣或依戀了。他和這些小家伙們太熟悉了,所以他用大半輩子的時間去做一件事,本身就很了不起了。狀況好的時候老楊的蜂廠一年能產一萬斤蜂蜜,去掉日常開銷、運費,日子過得還算湊合。對他們來講,往后的日子依舊如此,大概會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動為止吧。

老楊為人忠厚,附近的村民也都愿意來他這買蜂蜜。就在我們談話期間,時不時就有一些老客戶前來,少一瓶兩瓶,多則整箱地購買。看到我們在“采訪”,他們便會主動地向我們講起老楊的好話,無論人品還是產品,如此得深入人心,也不枉老楊多年的苦心經營。

我們的聊天一直圍繞蜜蜂展開,老楊對蜜蜂的了解非常全面,雖然他的言語并不生動,講解也并不精彩,但看他眉飛色舞地講著,你會很容易被他的真誠所打動。他對蜜蜂的贊賞不僅僅停留在經濟價值,更多的則是對其生命意義和貢獻的詮釋。

網上有這樣一段話:蜜蜂和人一樣,最有覺悟。一趕上花期就沒命地干活。花開不斷,蜜也采個不停,直到累死。最繁忙的采花季節,一只工蜂最多只能活50多天,它那短短的一生,喘口氣都舍不得,哪有功夫蜇人呢?雖然此時的我已經被蜜蜂蜇得慘不忍睹,但我依然相信老楊說的話,你不招惹它,它一定不會主動攻擊你,畢竟蜇人后它自己也活不了多久。大概,我只是不懂得如何與蜜蜂相處吧。

一天的時光終究是短暫的,和老楊分別時,他贈送了他家的蜂蜜,這來自大自然的饋贈的確惹人喜愛。蜂蜜的營養價值已無需復述,這美味更是這些可愛的小生命窮極一生勞作的結果。我再回頭望了望老楊,他黝黑的臉龐依舊堅毅,雖然時光早已為他刻下了歲月的痕跡,但面對未來的路,他依然義無反顧。

渭南人的一天,感恩有你。

*《渭南人的一天》是渭南首家以影像的方式紀錄渭南人和事的紀實類、原創型自媒體平臺。我們計劃每年至少完成100篇與渭南人有關的專題報道,欄目以全面展現渭南人自信、自強、堅韌、樂觀的人文精神為己任,弘揚正能量,力爭為構建和諧渭南貢獻一份力量。《渭南人的一天》獨樹一幟,每一段文字、每一張圖片、每一段視頻都堅持原創,并根據欄目發展的需要,不斷自我調整和完善,力爭將其打造成渭南新媒體領域的新生力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