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生命全息圖,回到6至10歲,我嘗試憶起那時候的自己,各種情緒在心里涌動。是時候回去看看那個安住在角落里的內(nèi)在小孩了。
6歲那年的春天,看著爸爸媽媽坐著車離開老家,而我和哥哥在等著外婆來接我們?nèi)ニ依铮馄胚t遲沒來,哥哥說“我們自己走吧”于是,我們都離開了自己的家去另一個地方生活。那幾年,爸媽每逢到了春節(jié)才回來,后來我才知道我和哥哥原來都屬于留守兒童。
有個畫面一直在我記憶里重播,每天傍晚我都望著窗外等媽媽回來,一邊哭一邊問“媽媽呢?媽媽呢?”那片淺綠色的窗簾應該為我擦拭了不少眼淚。有人在說“媽媽很快回來了,等一下就回來了”就這樣被哄著騙著,直到我明白,媽媽要很久很久才會回來。這件事情讓外婆也憶在心里,外婆因患老人癡呆癥離開我們,在她還記得我的時候,總會提起我小時候哭著等媽媽的事情,邊說邊喉嚨哽咽著。
回憶起童年總是有一種澀澀的感覺。一到晚上就有一種恐懼感,從不敢自己入睡。這片記憶存在也許就是“安全感與不被愛”的根源。
在外婆家生活的那幾年,形成了我雙重性格的我。這一層也符合我的雙子個性。既快樂又憂傷,既溫順而又叛逆。關于我野孩子的一面,我很感激那些陪我一同成長的小伙伴們。正是他們的存在為我的世界增添了許多色彩。
小裴問我:你的內(nèi)心有憤怒嗎?別說你沒有。面對他人的“暴力”,暴力的指揮,暴力的催促,暴力的動作,暴力的語言,使稚嫩的你感受到巨大的壓迫性,感受到不被尊重和善待。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從過去走出來了,那份控制,暴力、命令是否還在你的心里存留著陰影呢?你迫切的想要改變和焚毀的是不是也是這憤怒呢?你試圖讓情緒轉(zhuǎn)化為動力,去突破自己,然后勇敢熱烈的創(chuàng)造,揮灑你的自由意志。而現(xiàn)在,你找到方向了嗎?還是你在任意掃射,把你具有破壞性的陽性力量倒入了房屋,只顧著燃燒,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問題—即你為什么燃燒,且因何憤怒,那憤怒指向誰?
我一直扮演的是乖乖女角色,我憤怒嗎?!為什么?!
我從小就懂得壓抑自己,因為,我知道我不能任意妄為,我感受到有人對我并不友善,我內(nèi)心很想反擊,但同時我又那么無能為力。我記得,我憤怒地對著表弟,我為什么會那樣呢?是他真的很不乖嗎?還是我內(nèi)心本來就很不滿。
小裴的話讓我驚醒,讓我看到了那個想改變一切的我。我的體內(nèi)確實存在著這股陽性力量,我承認自己有焚毀一切的決心所在,那是我艱難的時期。我看著那時候的哥哥像“小混混”似的跟著他的伙伴們一點一點變“壞”,直到強行離開校園。我一點也幫不了他,而他也不讓我靠近。我,只有沉默.......
這是一段伴隨淚水而書寫的過程,深深地吸一口氣。我是我自己選擇的生命歷程,正因為記憶深處有那么一點傷口,一點遺憾。才讓我行走三十年還在尋找,我的存在是為了什么?為什么不能順流而下?我的那股想逃脫的勁終于在今天被釋放出來了。在接受療愈過程中,終于可以釋懷過去,無怨無悔。
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