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答答的雨下個不停,連著三天的雨,讓人覺得似乎生活在雨季。嘴里不由的哼著“十七歲那年的雨季,我們有共同的期許”。
歌聲飄的很遠,又很近。思緒飛揚在十七歲之前,又拉回到十七歲之后,順著秋雨的滴答聲,沒有盡頭。
有雨的日子,一切都濕漉漉的,霧蒙蒙的。尤其門前的田地里,各種樹木,花草猶如涂了一層漆,綠油油,亮晶晶,好不令人憐愛。
農村的生活,是最接地氣的生活。
不信,用你的耳朵,聽到的除了知了的啾啾聲,還有蛐蛐的嘰嘰聲,除了幾聲汪汪的狗吠聲,還有燕子的呢喃細語。
不信,用你的鼻子,走出屋子,隨著微風拂過,陣陣花香,沁人心脾。雨水中夾雜著泥土的氣息,清新,恬適。
但凡與大地有了牽連,日子也會變得沉穩,寧靜。
內心不覺有一種心里暗示,總覺得有雨的日子,一切都慢了下來。也許是雨的沖洗,為內心騰出了空間,也許是雨的滴答,為生活規整了節奏。
下雨天,不由自主貼上了慵懶的標簽。手機里放著輕音樂,一個人,一杯咖啡,一本書,構成了一幅最美的畫。
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終歸是好的。不用討喜任何人,也不用留意任何事,聽著雨聲,盡情享受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驚不擾,自由歡喜。
下雨天,似乎與睡覺更配。本來暗沉的天空,聽著雨打房檐的聲音,雨打樹葉的聲音,雨打草地的聲音,仿佛奏響著一曲生命之歌。
躺在柔軟的床上,伸個長長的懶腰,發發呆,想想不是心事的心事,和好久不見的朋友煲煲電話粥,似乎歲月也得到了升華。
下雨天,村里的女人們也不用操心家里的農活了,各個拿起了針線活,不約而同的聚集到一家,邊聊天邊忙手里的針線活。有做五圖馬甲的,有納鞋底的,有織毛衣的,一片說笑聲,但手里的活一個也沒停。
做到下午三點,一個個也都回自己家,做飯的時間到了。
雨天,配上農家生活,日子一下子慢了下來。
沒有邊吃包子邊跑著趕公車的場景,沒有霓虹燈閃爍間加班的場景,沒有你爭我搶為了一個客戶撕破臉的尷尬。
農家的日子,也算辛苦,但卻得了一份恬靜,有了一份閑散。
秋日的雨,滴滴答答,下個不停。澆灌著土壤,也饋贈辛勤勞作的人們。
秋日的雨,讓休息的休息,讓思考的思考,讓生長的生長。
聽著滴答的雨聲,不由想起了木心的《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木心筆下的從前,真的很慢,這種慢是一種享受,亦是一種生活姿態。
如今,快速發展的時代,什么都成了便利貼式的生活,簡單方便。但卻多了幾分浮躁,多了幾分紛擾。
可見,雨天,鄉間的生活,是一種享受,也是難得的一份清閑。是一種福報,也是難得的一份留白。
不自覺間,愛上了這樣的雨天,愛上了這樣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