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企業獲取和維持競爭優勢而言,內部資源比外部因素更為重要。因為公司間的競爭比拼的就是不易被對手所超越或模仿的專有能力,而專有能力恰恰是從內部資源中產生的。因此,在企業發展與戰略制定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揚長避短,做好內部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內部分析:確認與評價企業在各職能業務領域的優勢與弱點,從而幫助企業的管理者制定戰略,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
內部分析是一個高度協作的過程,需要企業內部各部門的共同參與。
一、分析哪些內容?
內部分析可以根據企業的組織構成展開,一般來講會從七個板塊來進行:內部基本管理、營銷、財務、研發、生產運作、品質檢驗、價值鏈。而每一個板塊又包含更加細分的領域。
上圖較為完整的展示了公司的各個板塊以及分析的角度。以市場營銷為例,如果能夠逐一地去分析用戶、細分市場、定價等各個方面,并進行橫向與縱向的對比,那么就可以大致了解自身企業在市場營銷方面所處的地位,并找出優勢與劣勢,從而為戰略的制定提供依據。
二、如何分析?
在進行內部分析時可以用“IFE(in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內部因素評價矩陣”。
這個工具可以幫助戰略制定者總結與評價企業各職能領域的優勢與弱點,但需要靠直覺判斷,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并不能當作一種萬能的技術。
具體步驟如下:
step1、在完成上文所提到的內部分析之后,列出10~20個關鍵內部因素,并將其分為優勢和劣勢兩大類;
step2、對每個外部因素賦予權重,權重總和為1,影響越大的因素數值越高;
step3、為各因素進行評分,1分代表重要弱點,2分代表次要弱點,3分代表次要優勢,4分代表重要優勢。如果某種因素既構成優勢,就構成劣勢,則該因素在矩陣中出現兩次,而且被分別給予權重和評分;
step4、對矩陣分值進行求和,如果總分大大低于2.5則說明企業的內部狀況處于劣勢,如果總分大大高于2.5則說明企業的內部狀況處于優勢。
以下是對一家飯店做的IFE矩陣分析。
該企業的得分為2.75,說明該公司的總體內部優勢高于平均水平。
結語
1、內部分析的目的是幫助管理者進行戰略制定,發現自身的優勢和劣勢;
2、進行內部分析的第一步對公司的各個板塊進行分析;
3、進行內部分析時會用到IFE矩陣,這工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不能當作萬能的技術。
參考文獻:
[1] 弗雷德?R?戴維. 戰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