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這篇文章是純干貨分享,內容來自于今天早上6-7點高博士讀書方法論分享的回顧與總結。聽了高博士的分享,才知幾十歲的人讀了幾十年的書,一直在讀假書。不知你讀后有無同感?
高博士簡介
在現實當中,他是一個企業管理博士、戰略管理高級咨詢師、自媒體人(30天成為新浪微博簡書推薦作者);在平行世界里,他是一名兩天看一本書,天天堅持日更,定位為一名學習促進者。總之很牛掰!
相信以后會有更多關于高博士的精彩介紹和故事,下面開始分享今天的讀書干貨:
今天早上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部分:讀書方法的基本概覽,了解讀書方法的常識,初步建立起讀書方法的認知體系;讀書方法的通講和精講,了解12種讀書方法,至少掌握一種;快速閱讀的技能分享,初步掌握快速閱讀。
第一部分:讀書方法
“拆書幫”趙周在他的書籍《這樣讀書就夠了》提到了阻礙成人學習的三大特點:
1、 感覺缺時間:其實沒有很好利用時間,沒有把時間用來讀書
2、 看不懂、記不住:其實是搞錯了學習主體
3、 看不下去:沒有明白學習的目的 實踐書中的理論或者經驗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針對第一個問題,他提出了一個模型:
模型:生存余力=生存力量/ 生存負載
生存力量(內部:能力經驗 外部:家庭人脈)
生存負載(內部:內部壓力 外部:職場工作壓力)
生存余力較大,才有精力可以做我們真正自己想做的,比如讀書和旅行,但是我們的時間卻碎片化了,用來逛淘寶,刷微博,但如果把這些碎片化的時間的攢起來,完全可以去閱讀一本書。
(個人感悟:用狡猾的工作術降低生存負載,通過不斷的讀書和寫作提高生存力量,用專注減少碎片化時間的切割。)
針對第二個問題,提出經驗本身沒有價值。
有價值的是對經驗的反思后的智力發展,有效的學習來自于有效的反思,閱讀本身不能創造價值,理解與記憶也不能創造價值,改變行為才能創造價值。將經驗或者書中的知識進行內化,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才能發揮價值;(個人感悟:與自己的實踐相結合,改變行為。)
針對第三個問題:提出不需要讀完一本書。
只要在現實生活中用上一點,你就已經收獲到這本書給你創造的價值了。(個人感悟:在這方面我是強迫癥患者,每次都要強迫自己細讀完一本書,需要轉變觀念,只需或許有價值的內容即可。)
針對以上問題,總結的“成人學習的五大公理”:
1、融入:積極參與活動(活動及互動);
2、關聯:關聯理論和自身經驗,增強記憶(將讀書或者培訓學到的理論與自身經驗相關聯);
3、啟發:找到對于自身的啟示點(努力尋找與挖掘);
4、輸出:思考之后能夠用自己語言進行描述(演練的過程);
5、點評:并能對別人的表達進行點評(將知識點很好地融合)。
——以上就為讀書方法的邏輯過程。
最后是讀書方法理論的具體體現:五個過程
讀書邏輯:
1、背景知識:有助于加快讀書速度和掌握深度(提前了解背景知識體系)
2、建立認知結構,內化為自己的認知體系,形成長期記憶(這是融入到我們自己知識體系的關鍵點)
3、信息輸出:比如寫作、分析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對別人的觀點進行點評
第二部分:讀書境界
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談到的讀一本書閱讀者必須了解的幾個問題:
1、 總體在談什么
2、 作者具體說了什么、怎么說的
3、 是不是有道理,哪些部分有道理
4、和我有什么關系
主動閱讀者:帶著目的去閱讀,想要獲得利益或心智成長
被動閱讀者:沒有帶著問題去閱讀,只是被作者引導
(個人感想:希望我們都成為主動閱讀者,帶著目的去閱讀,這樣才能發揮閱讀的價值。)
艾德勒對閱讀層次的劃分:
1、基礎閱讀:中小學階段我們基本都掌握了‘’
2、檢視閱讀:在幾分鐘到一個小時內掌握方法
①了解主題:相關說明
②整體架構,查看目錄
③關鍵詞目,翻閱索引 ,了解重要知識
④了解作者介紹(看穿作者寫作技巧)
⑤重點章節,快速翻閱
⑥邏輯線索(前言和后記很重要)
3、分析閱讀:
①了解書在談什么;
②怎么寫出來的,通過重要的關鍵詞,通過主旨,思想關聯出邏輯主線,理解主要內容
③批判性思考,合理表達自己的觀點,找到差異
4、主題閱讀:
①找到最有價值的內容(最關心的主題才是重點,有價值的內容)
②引導作者,由我們建立公式。用自己的語言來消除歧義 。(根據我們的需求與作者進行“碰撞”)
③理清問題
④界定議題,有矛盾點的議題,會更好
⑤分析討論,從不同角度分析討論
第三部分:讀書誤區
常見的6 個讀書誤區及解決方法:
1、 沒有時間: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
2、 逐行閱讀,造成閱讀負擔:不同的書籍不同的讀書方法(觀念要改變)
3、 閱讀不廣:根據階段和興趣選擇讀書類別
4、遇書精讀,強求讀懂:不可能強求全部讀懂,只需要理解透想要掌握的東西
5、 花費20%時間獲取80%知識點:找到重點內容,追求性價比(轉化意識)
6、 碎片閱讀,無法構建清晰的知識體系:系統化學習
第四部分:讀書帶來的改變
艾德勒:主動閱讀者要獲得利益或者心智成長;(我想要的是心智成長!)
第一改變:
讀書讓人懂得敬畏:讀書越少對環境越不滿意,讀書越多對自己越不滿意;堅持多年的讀書習慣后,我們會感覺到很多事情是值得我們敬畏的;
第二改變:
讀書讓人感到振奮和希望;
第三改變:
讀書可以讓我們耐得住寂寞,喜歡或者享受自我的讀書時光,知道我們目光所及的地方還有更大的世界,所以會更熱愛生活;
第四改變:
體驗未曾體驗過的人生,如臨其境,雖不能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長,但能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厚;(這一點深有感觸,書能讓我們去遨游另一個人生。)
第五改變:
平和心境,去除焦慮、焦躁;(外面的世界還是那樣,但你的心境卻變了。)
第六改變:
真正思考,探索事情的真相,并體現在不停輸出;(看書多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會增強很多。)
第七改變:
讀書改變氣質、談吐、精神氣質,擺脫庸俗;(三毛的話:你讀過的書,藏在你的氣質里)
第八改變:
讓輸出更加有深度;(這也是讀書思考之后的益處。)
仿佛進入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世界,成為自由穿梭者
以上就是高博士今天超級有營養的讀書分享,明早六點繼續,我是“搬運工”,總結回顧之后將知識分享與你!我們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