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是何瑭故里
創文:司馬喆
何瑭是焦作市廉政電視劇《忠廉孝義何瑭公》里面的人物,他是個大忠臣。何瑭是哪朝哪代何需人?其家在哪里呢?
何瑭是我國歷史上明朝嘉靖年間出現的一代廉潔名臣,何瑭出生在當時的武陟縣千秋鄉頭鋪營小河井(今武陟縣詹店鎮何井村)行伍世家,他"生而端凝,不事嬉戲,人謂為癡兒"。十歲即有弘道之志,并以“圣賢之學自勵,嘗聞許文正、薛文清一言一行,或得其遺書,則欣然忘寢食”。1502年春及第后,先后任翰林院為庶吉士、編修、修撰等。
何瑭仼修撰時,奉旨教喻諸中官,中官皆信服,稱其為伊川先生。時宦官劉瑾竊政,“一日贈川扇于諸翰林,有人而跪見者,瑭獨長揖,瑾怒,不以贈。受贈者復跪謝,瑭正色曰:何跪而又跪也?瑾大怒,詰其姓名,前對曰:修撰何瑭?!夭粸殍蝗?乃累疏致仕。后瑾誅,復原職"。復職后,何瑭便以明君者應勤政愛民、慎理朝事的道理和以帝舜納大禹治邦之道贏得天下太平的故事于經筵直諫正德皇帝。因正德帝拒諫飾非,貶任直隸大名府開州同知浙江提學副使。任職期間,行九均法,百姓莫不拍手稱快。他任浙江提學副使時,對鄉試的考生,不光看名次,就連試卷都要份份過目,發現有人作弊,徹底追查,嚴厲懲處,考生們無不交口稱贊。
何瑭逝世時,“四方人聞訃,皆謂天喪哲人,世道不配周氏,初封孺人,能以節孝相先生,嘗從先生三仕三已,無喜慍言"。何瑭生活儉樸,安貧樂道,做官時兩袖清風,居家時不積私產。“千里捎書為一墻,讓人一墻有何妨"的故事,在我國廣為傳頌。另外,何瑭性耿直,無喜慍言,治學嚴謹。
在哲學方面,他提出了陰陽并立、形神并存的二元論思想及“力主在心為知覺,在物為理”的哲學觀點;在道德方面,他提倡格致、躬行的處世準則;在政經濟方面,他提倡經世致用,關注社會現實問題,是明代中期一位杰出的清廉正直、惠愛百姓的政治思想家。2016年11月,“何瑭廉政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在武陟縣市成立。
近年來,武陟縣堅持把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大體育產業作為承接鄭新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全力打造南太行文旅康養產業帶,努力把武陟縣打造成旅游天堂、文化圣地、活力新城。
武陟縣將依托“何瑭故里"這·金字名片,進一步挖掘共工文化,弘揚清廉精神,發展文化產業。
我跟榮幸,我的老家出了這么一個博學多才的大人物,作為聚落后輩,我們一要把中國的廉政文化傳承下去,以身作則,清正廉潔,精忠報國,鞠躬盡瘁,何瑭是我們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