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個體力活兒,大段大段的文字是作者枯坐一處,冥思苦想而來的,這期間耗費的時間與精力不弱于再工地干體力活兒。因為持久的靜坐,大多數事業有成的寫作者身體上無不有幾處小毛病,無論是頸椎,抑或腰椎,甚至是久坐帶來的肥胖,肥胖引發的其他疾病。
要從事寫作的人身體必須好,但是身體好的前提是堅持運動,堅持運動就必須耗費時間,可時間對于寫作者而言,是萬般寶貴的東西,總是比常人要少一些。要么你堅持運動,寫作就少一些,要么你一直寫寫寫,運動就少一些,身體就要差一些。
或許有人會說靈感,靠著靈感寫東西從來都不是持久之道,這玩意跟性欲一樣,總有一天會用光的,當沒了的時候難道就不再了?寫東西應該是一種常態,即使完全沒有靈感的樣子,也要無論如何想方設法寫出一些什么來,何況寫東西也是有邏輯可遵循的,除去說理性質的雜文,才思超然的詩歌與散文,一般小說與劇本都是存在著一個固定的模板可以套用,我更習慣把這個理論稱作“計算機編程理論”。
程序員最拿手的是編程,而編程的邏輯則是輸入行動條件A,在計算機的作用下,可以將A轉化成為所需求的目標B,而轉化的這一過程就是編程的過程。
寫作也是同理,假設我們需要一個喜劇結尾的故事,那么就要找到通過什么樣的公式才能達到這一要求,當確定了公式,那么接下來需要做的事則是一一按照公式的要求向其中填入單位。
而單位就是下面的這些
Who?
什么人?什么性格的人?男人還是女人?什么特點?
Where?
什么地方?
What?
你所寫的人在干什么?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干
How?
這些人怎么干?
Ending
這些人這么干了之后的結局是什么?
簡而言之這個邏輯則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在一個地方或者多個地方,做了一件事或者多件事之后,造成了什么結果。
你看看,道理其實很簡單,然而填充起細節來,卻是無比得艱難。因為這是一個感性的思考過程,而感性則意味著無法徹底跳脫。
其實這一過程是很自由的,當寫作者每設計一個情節的時候,隨著而來的則是無數個情節點,而他要做的則是:選擇。選擇其中最好的一個,拋棄其他,將一個個所謂的自由點聯成一條完整且會很有意思的線。這個過程是一個自由創造的過程,很快樂,但也很痛苦,因為選擇太多,無法預知的太多。每個熱衷寫作的人其實都是自虐狂,虐待自己,虐待筆下的人物。
當然,雖然說寫作也是有套路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按照套路就能寫出好東西,好東西是偶然得來的,更是靠腦子中的意淫得來的,寫作其實等同于意淫,作者的意淫才能讓主人公牛逼哄哄的打敗反派,滿足讀者的期待。
但是好東西不僅僅是滿足讀者期待,它更要能承載一些東西,揭示一些東西,好東西的出現是無知無覺的。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一下子就來了,來了就通來,通來一切就順了。(怎么感覺這句像是在說便秘)
說回之前,寫東西是個體力活兒。其實我們每個人做的事都是在干體力活罷了,只是側重點不一樣而已,大家沒什么區別的。
最后再補一點,寫作并不會帶來什么,唱歌也不會,但是如果喜歡,那就寫那就唱唄。并不是說一定要成為大作家,要成為所有人都知道的歌手才是寫作才是唱歌。我所加的作者群里的人十個有七個在抱怨,嫌沒有人看自己的作品,嫌大家都不熱愛文學了,都沒人關注他。
其實這句話可以這樣翻譯:我什么時候才能成為所有人都知道的大作家啊!你們怎么還不關注我。
趙雷在我是歌手突然爆紅,朋友圈好多人都在說,趙雷終于是一個歌手了。但是,趙雷即使沒紅,在他自己眼里他依然是一個牛逼的歌手啊!和外人說不說他紅又有什么關系呢?不紅,生活待遇差點,紅了,生活待遇好點兒。
Ok,就這樣。
2017.2.21
某日偶得
勝利,取決于戰斗者的意志。
而非跟隨者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