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三個小時的西裝,真心累。好麻煩的說,不單單要看自己的心里價位,心里有點小竊喜,想沾點便宜。看了很多,就怕質量的問題,于是就糾結著。
也許是我過于挑選了,也是我想直接買了。習慣了相信一個品牌的信譽,也就不怕什么了質量,不可能因為一件衣服,把自己好不容易的牌子給搞砸了。這也就是我為什么喜歡買品牌的東西,可以穿很久,手感也好。
內心有點小糾結,讓我浪費了那么多時間,真的也是醉了。可以喝咖啡,可以買書,對于西裝這樣糾結,我想可能還是因為錢的原因,導致我現在不敢過于大手大腳。
還有就是要是有個女友的話,這種事情就不需要我過問了,懶得起來連我自己都怕。在天貓京東看的時候,總是喜歡看看評論,于是耗時就一直在那里,所以搞得我煩躁。很多時候總是發現用在這種無用的時間,就會讓我自己厭惡,如果發呆的話,事實上就不會有那么多的話語來憤憤不平。
只要衣服一到,能穿我就不挑剔,唉。典型的懶癌男。
去年看了三毛的楊柳青青這首詩。昨天休假看了書,一篇文章寫的就是楊柳青青主人公的回憶錄,然后我便想起三毛的楊柳青青。今晚又抄寫,寫一半便心悸。有時候知道內容,知道作者的感悟,知道里面的辛酸,抄的我心情都郁郁寡歡。
因時間關系,便停止了抄寫。我一如既往的愛讀庫,它不曾讓我失望,我可以落魄可以一無是處。就是不想少了它,正如來北京,我就帶了七本,一本是在家看一半,別人寫的自傳,其余的六本都是讀庫。如果不帶,我的包袱就很輕,帶了占位子我也樂意。
來這邊良久,就昨天看了一篇。其余時間就擱置在我的床頭邊,聞著它的味道就跟聞著女朋友一樣,沒感覺到,哈哈。
很多時候,它總是會給我不同的感受,也許看起來無用,但是積累在腦海中,回憶了,便是一種莫大的感慨。
就比如去年看了一篇,分為上下兩篇,放置兩本中,加起來有一百五十多頁。相當于半本讀庫。如果把兩篇放在一起,肯定招人罵,但是他們分兩部分,于是占據的位置就不大。
寫的都是瑣碎。就是一個小女孩的精神很脆弱,然后父母怎樣教育,怎樣犧牲,還有別人幫助小女孩一起充實信心,給了我不同看法。
還有就是去年看了一篇六七十年代的上海知青去新疆下鄉,返程的時候是指派下一代先去上海占個坑,而下一代在上海是生活的迷茫;印證了二戰過后的德國,猶太人的指高氣昂與二戰時期參與戰爭的人,他們下一代人活在內心的自責、與社會的批判。兩者差距不大。
我喜歡文字,它可以讓我不再那么寂寞,使得我思想更多變,蕩漾在浩瀚的書海中,多么愜意。
至少我不孤獨,不是嗎。
說實在,我的知識還是欠缺,多看點書沒啥不好,就是沒空去泡妞就是了。感覺社交軟件聊天就是浪費時間。撩妹子的技能我都會,但是就是懶得去一個個篩選,耗時間較長。所以我感覺還是能遇見就去談吧,遇不見也就算了。反正急得是我媽。
如果我發晚安文520天
我們一起唱郎的誘惑
我先唱,你跟著。
“娘子”;
“啊哈”。
你我的戰役
從未交手
我便輸的一敗涂地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