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和文字的緣分,真有扯不清的關系。與其說我心里排斥它,倒不如說我從來沒有戰勝過它,不自覺處于下風。
還是扎著羊角辮、光著腳丫的時候,三兩結友逛菜園,偶爾的小靈感被凝聚成順口小詩,成為伙伴嘴中的夸贊,因為那個時候,我看見花兒不會說花兒,會說仙子;看見水不會說水,會說精靈。
想起兒時的文字還是稚嫩無比,但是言語中透露著真摯與想象。在小哥哥的指導下,在露哥邵妹的陪伴下,在姨爹的嚴格督促下,記錄著生活日常與小女孩兒的情感世界,也許那個時候是我和文字距離最近的時候。那個時候,當眾念作文是一件尋常而又光榮的事。因為經過“大眾評審”,若誰的作文被選為當日最佳,就能獲得1元硬幣獎勵。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露哥用了“油然而生”這個成語,被一屋人表揚;邵妹寫她家的樹一晚上長了三尺高,讓人啼笑皆非,被一屋人稱為這是一棵“神樹”;我寫家長里短,被一屋人說為乖巧懂事等等。這些因文字而生出的親身故事,都變成了熠熠生輝的記憶,掀起我心海陣陣漣漪。
現在的我,依附偌大的軀殼,用單純又摻有雜質的眼光看著周遭,想象力不再像兒時豐富,如果我看見了花兒,我會說那是多么美麗的花;看見了水,我會說那是多么純凈的水。我會用形容詞、名詞、陳述句,少了疊詞與比擬句。雖然這樣,想象的翅膀還是會生出來,去到它該去的地方。文字千般種,動情也好,嚴苛也罷,它們因為各自組合而復活,因為不同場景而被賦予豐富內涵。因為文字的庇護和寄托,想象得以描繪出來,被更多的人知曉。
不知道什么時候,我看文字不是單純的文字,它是一個個跳動的音符,表達音樂家們奮力想表達出的情感樂章,它是大自然的陽光雨露微風,釋放出沁人心脾的化學力量;它是橫豎撇捺的筆畫聚合,講述著古老悠長的世紀文明史;它是...我心中最想表達的文字,承載著人的酸甜苦辣與悲歡離合。
戀上文字的第01天,我想著過去,望著將來,沉浸現在。現在,在文字的世界里,沒有對錯,只有想象和表達。
背景音樂:鋼琴曲《梵高先生的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