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韓國的普通青年,不喜歡上學讀書,經常和朋友一起玩摩托,高考那天忙著配送外賣的比薩,竟然把考試的大事給忘了。雖然后來考上地方的專科學校,還是沒有好好學習,也沒有接觸過英語這門課程。但是像這樣的一個不愛讀書的人,學習英語不到一年就去了韓國一所首屈一指的英語培訓學校當英語老師。
當時,他把夢想“當一名能給很多人帶來夢想和希望的英語老師”說出來的時候,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認為他有精神病,包括他媽媽。
你相信嗎這個故事嗎?
你不相信,是因為你沒有親眼見到,是因為你身邊沒有這樣的人,是因為你覺得自己做不到。
這的確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位普通青年實現夢想的根本原因是他遇到了一位優秀的導師和參加了1年讀365本書的活動。
除了這位普通人,其實還有很多偉人和牛人都曾經出身卑微,但是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創造了輝煌的人生。他們通過閱讀,變得富有和智慧,改變人生命運。如美國第一任總統富蘭克林,如風云人物馬云,如教育界的企業家俞敏洪,如久負盛名的稻田和夫等。
還有那些一直堅持閱讀寫作的人,如今碰上了知識變現這個好時代。他們靠讀書,寫作,講書,講課等方式實現財富大跨越,甚至財富自由。如大家熟知的一只特立獨行的貓,剽悍一只貓,彭小六,秋葉大叔等人,還有很多不為我們所知,悶頭發財的許多寫作者。
有人可能會說,那跟我又什么關系呢?我又不靠讀書吃飯!我不讀書,日子照樣可以過得滋潤。
這是事實,還是自欺欺人?
古典老師在《躍遷》一書中說,也許你會因為看不懂這個時代的系統運轉,極有可能在這個時代浪潮中,注意力被剝奪,找不到重點,看不破系統,不懂得聯機協作,成為一個溺水者,成為大批被機器圈養的侏儒中的一個。
當你覺得日子很滋潤的時候,其實你只是過著一種被機器圈養的日子。
有人也會說,我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我看到了會閱讀的人被狠狠犒賞。但是: 為什么我讀了那么多書,我的人生就沒有發生什么變化呢?
你是不是讀了很多書,讀完了,就往書架上一放就完事?如果是這樣,自然不會有什么變化發生。
因為一味讀書并不能使人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不懂得用心思考,不懂得反省自身,不懂得用行動去實踐,讀再多的書,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你的人生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只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讀書,才能改變人生。什么叫真正意義上的讀書呢?《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一書給出了答案。
通過讀書,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并且應用到自己的人生,使之發生變化,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的作者二志成和鄭會一都曾經陷入這個苦惱中。后來他們找到了正確的讀書方法,實現了自己的作家夢。二志成在受益的同時,發起了“一年讀365本書”的項目,希望幫助更多人通過讀書改變人生。
二志成從20歲到27歲,七年間,他讀了2500多本書,讀到最后卻欠了400萬的債。28歲的時候,他開始重新讀書,發現過去7年,“實際上一本書也沒讀”。他說,正確的讀書方法不是用眼讀,是用心讀;不是用大腦去認知,而是用身體去實踐。
鄭會一在2004年生了一場大病,生活貧困,窮得連方便面也買不起,還要照顧忍饑挨餓的父母。由于病情惡化,醫生說他最多過活不過5年。但是遇到二志成先生后,他成為1年讀365本書的讀書達人,成了一所首屈一指的英文學校的校長。他說,這所有變化都是經過一閱讀,二思考,三實踐的過程實現的。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的明線是講一個職場故事。講述了一個陷入工作和生活雙重困境的小職員洪鎮珠,在遇到讀書導師,讀書踐行后,生活和工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暗線是講述如何經過三個不同的讀書階段獲得人生改變的過程。對于讀書新手,或是讀很多書卻沒啥用的讀者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階段一 培養讀書習慣
想要持之以恒去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要從培養習慣入手。讀書也一樣,要做到像吃飯,睡覺一樣必需而自然,才算形成了習慣。
此階段,目標任務是:100天讀33本書。
首先準備好書籍和可以放這么多書籍的書架,這樣做算是一個儀式。隨著書籍被自己一本一本讀完,會漸漸產生一種成就感。此階段,我們需要注意的4個方面:
1.樂趣:選擇你感興趣的書籍,暢銷類的,專業技術類的,虛構類的,紀實類的,勵志的,烹飪的等等都行,總之,樂趣第一位。
2.動力支持:你可以買一本名言集,也可以制作一本名言集,在倦怠的時候用來激勵自己。
3.時間保證:整塊時間(早上1小時和晚上1小時)+零碎時間(至少1小時)。每天至少三小時。
4.方法:優先讀書這件事;帶著目的去主動閱讀;限時閱讀;做讀書筆記;每天大聲喊“今天我要讀書!”;掌握一定的速讀技巧。
但在初期,培養讀書習慣,就像培養其他任何習慣一樣,會有倦怠的時候出現。那么出現倦怠時期,我們該怎么辦呢?
1.去見那些可以幫助你讀書的人
2.去幫助剛剛開始讀書的人
3.去讀一些成功戰勝考驗的書
4.在家里每個地方貼上有意義的語句
5.每天看看你作為榜樣追捧的崇拜者照片
6.給自己喜歡的作家發郵件
7.去圖書館
階段二 為實現自我成長的讀書
如果長期停留在興趣讀書階段,并不能實現自我成長,讀書只能起到修身養性,娛樂消遣的作用。如果有強烈實現人生目標的意愿,那么該進入下一個讀書階段了。
此階段,目標任務是:1年100本專業書籍。
同樣,要準備好書籍和書架。但是專業書籍不是隨便選擇的,一開始,我們可以選擇10本經典的專業書籍,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會衍生屬于自己的書單。在此階段,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工作和讀書兩難的情況下,即勤奮工作,又勤奮讀書,用雙倍速度去奔跑。
2.教別人是最好的實踐。只有教別人,才能提升實力。
3.方法: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想法;重要的內容摘抄或錄音,利用上下班的時間反復讀或聽,慢慢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每周寫兩篇書評。
有一個普通女生,她二本畢業,也沒有特殊的背景,但她在2016年實現彎道超車,從曾經月薪3000元到如今月入300萬。畢業后,她從一名底層的客服人員,一路打拼到互聯網運營總監,并通過斜杠青年的身份實現半年200萬的額外收入。2017年她辭職創業,達到月收入300萬。她透露,在工作期間,她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了大量職場小說,更是在懷孕期間閱讀了自我成長類書籍300多本。她就是時間管理達人,在行排名第一的行家Angie。沒有這么高強度的輸入,不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階段三 為改變人生而讀書
2017年,剽悍一只貓的年目標是讀100本書,采訪100名牛人。為什么他要這么做?因為近距離接觸牛人與讀牛人的書,是有非常大的距離的。只有耳濡目染,親眼看見,親耳聽到,才更容易產生“自己也可以做到”的念頭,結果真的去做到了。
此階段,目標任務是:100天約見10位企業家CEO。
書中的讀書導師李智厚把這稱為“更艱難,更有意義的讀書”。因為我們要用誠懇的心,要想盡一切辦法去做這件事。記得百萬級暢銷書作家趙星曾經寫過一件關于邀請俞敏洪老師來他們學校參加學術論壇的故事。作為一個普通大學的本科生,她根本不知道俞敏洪老師在哪兒。接到任務時,她就問自己:他在中關村的新東方總部嗎?在天上的飛機上飛著?在加拿大的家中享受天倫之樂?俞敏洪老師的地址是什么?
但是她歷盡千辛萬苦,成功邀請到了俞敏洪老師參加論壇,給他們演講。這個過程給她帶來了什么?給她身邊的人帶來了什么?絕對是一種不易褪去的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
前不久認識了一位網友格格,堅持讀書,寫作,跑步,學英語,帶領一群小伙伴精進,她曾經也是新東方的員工。她說,這么多年,都記得俞敏洪老師對她說的“要多讀書”,所以她一直對沒敢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一直在堅持讀書寫作,這就是看不見卻很持久的力量。
持續讀好書,持續見牛人,你的人生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讀書的人很多,但是通過讀書改變人生的人仍然是極少數人。這是因為:邊讀邊思考,思考之后還有第一步行動,有了第一步行動,還有持續行動的人,只有那些極少數人。
因此,我們要想通過閱讀改變人生,首先要讀擺正心態,帶著明確的目的,用“學習和思考”的心態去讀書,多思考“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實踐”。這樣去讀書,我們才能通過讀書,使思維方式發生變化,才能通過改變行動,改變人生。
記得Angie有一次分享她的一個專訪。她在被問到“你最大的優點是什么?”時,她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我最大的優點是能夠快速將知識轉化為行動力。”
知識轉化為行動力,才能產生價值。《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作者奧也宣之也把讀書的流程分為五步,選書,購書,閱讀,讀書筆記,活用。他認為只有做到“活用”,才算得上是讀書活動的終結。這與本書中真正意義的讀書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強調最后的行動和實踐。
最后用貓叔2016年的一句話結尾“不去做,然并卵。”,提醒我們讀書后要行動起來,不然什么用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