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盛行這樣的價值觀“不可替代性越高,那么拿的薪水越高”
1.這句話說的真的對嗎?
每逢看到這樣絕對性的話語,我一定會思考它的反面或者其他可能性,否則一來自己只能被動式的接收信息,沒了自己的思維能力,二來避免把自己的思維禁錮在任何無形的區域。
判斷一句話是不是正確的,有沒有道理可以從最基本的二元對立來舉例子。符合這句話的可以舉哪些例子?1.資深程序員大牛2.湖南衛視主持人汪涵3.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馬爸爸
不符合這句話的有哪些例子?1.一些老傳統的手藝人2.偏遠山區支教教師3.生前沒成名的藝術家
第一個和第三個例子容易理解,第二個例子是因為我認為雖然支教教師看起來是有點學歷的人都能做,但是真正去做了的,做了沒有半路回家而是留下的,不多。
2.什么是不可替代性?
最被大眾接受的觀點就是只有少數人能勝任,別人做不了而只有某某某能做的就屬于不可替代性。
這個世界有錢人太多太多,其中天賦異稟天生就比正常人牛的不得了的只占一丟丟,例如周杰倫,楊麗萍,王菲。
大多數其實并不比常人天資優越多少,甚至有些還不如常人,例如那些我們對之嗤之以鼻不就有幾個臭錢的那些沒素質沒內涵沒文化只有錢的。
再比如你的上司,部門主管,公司經理,我想很多人都有過在背后說自己公司的某某領導是個二百五,我怎么攤上個這樣的領導,一天到晚不干活凈讓老子干,拿的錢還比老子多。
普通白領仰望的那些行業精英,公司高管,升職像開了掛一樣的優秀青年,從智商和情商上來說和普通人差距不會太大,他們初入職場也是從職場小白過來的,也并不具備不可替代性這一屬性。
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線,兩個同時入職的人如果升職速度差距越大,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就越明顯。
a和b同時進入一家公司做業務,a和b做同樣的工作內容,三個月后a的業績是b的5倍,那么a自然被提升為小組長之類的職位,b原地不動;a這時的業務內容比b多了一項,就是除了做好自身業務之外還要帶領小組做好業績,當a帶領的小組業績也是最佳時,高層自然提拔a當更高層的管理崗位,管理更多的人,給公司帶來更多的效益,a就成了那個不可被替代的人。
這個例子大家都能舉出來,但重要的是分析出一些背后的原理,來指導我們走向成功,成為不可替代的那個人。
3.如何具備不可替代性?
初入職場面對陌生的領域時,為什么a在一段時間后就能遠超b?成為對公司來說同一崗位上最有價值的員工?
上過班的都知道,初入職場做的都是最基本的工作甚至是打雜的,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就是要突出自己。無非是從細節上體現,可以從多方面入手,1.和同事和和睦睦互幫互助,大家覺得你靠譜,有什么事領導優先考慮你2.自己的本質工作及時完成并越來越出色
當a成為小組長時,工作內容多了一項,就是管理好小組。這時a繼續完成上面的兩點,那么就可以繼續升職。因為公司是注重價值,以結果說話的,a在同類崗位里最具價值和培養潛力,升職自然像開了掛。
不少b的心理活動是,如果我也能當小組長肯定不比a干的差,別傻了,你第一層樓還沒蓋好怎么蓋第二層?
總結下來就是大多數不可替代性都是逐漸培養和具備的,當你能在每個境地都能做到上面的兩點時,如果你還沒升職,還沒獲得屬于自己的不可替代性,那你應該考慮這個公司是否對你還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