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早上到樓下買早餐,拿著豆漿正準備說聲“謝謝”時,沒想到大叔接過我的兩個硬幣后,淡淡地說了聲“謝謝”。他的聲音平靜且緩慢,卻又有一些對客人光顧的欣喜,對生活能夠進行下去的感激。
? ? ? ?那是位“不一般”的大叔,之所以說他不一般,是因為他這個年紀的男性,要么已經大腹便便,整天燈紅酒綠,出入于酒宴歌席之聚,徘徊于二奶豪宅之間。要么就是被生活的重擔所壓垮,不修邊幅,臉上永遠是近乎木然的表情,只有在有便宜可占,或者是在路邊吐痰時,才能察覺一些暢然的情緒。那位大叔每天在路邊賣著豆漿、黑米粥,但他的襯衫卻沒有任何污漬,在打包或找錢時都認真且專注。
? ? ? ? 在他身上,我能感覺到一個人對生活的尊重。
? ? ? 也只有這種能夠尊重自身勞動,尊重平凡生活的人,才能平靜而又真誠地尊重每位顧客,才能不卑不亢地對他們說聲“謝謝”。所以,他很平凡,也很不凡。平凡的是他樸素的生活,非凡的是他勇于堅守、認真生活的內心。
? ? ? ? 在現實中,我是第一次聽街邊的老板說“謝謝”,因為平時都是我說一聲謝謝后,轉身離開。所以當時我有些驚喜與手足無措,連著說了兩聲謝謝后,才上樓回公司。
? ? ? ?其實,上大一之前,我并沒有說“謝謝”的習慣。無論是中學里狂躁的交往,亦或是平素間叛逆的生活,都很少聽到這兩個字。這一切的改變源自一本書,即柏楊先生的《丑陋的中國人》,書中濃墨重彩地描述了中國的“醬缸文化”。隨地吐痰、橫穿馬路和從不言謝都是典型。所以從大一時起,我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服務的前后,都會在腦海中提醒自己要說“謝謝”(算是實踐了王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
? ? ? ? 有些時候,說“謝謝”也是需要勇氣的,就像在一大群人烏泱泱地橫穿馬路時,自己站在路邊等秒數一樣。能堅守自己選擇的愉悅,相信錯了的是那些沒有判斷力的烏合之眾,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 ? ? ?就像一長溜人在超市排隊結賬,你要不顧前后所有人的目光,真誠地對收銀員說聲“謝謝”,其實是需要勇氣的。就像在餐館吃飯,一大群人在高談闊論、“bia唧”著嘴時,如果你是一眾熟人中唯一說了“謝謝”的,那也需要一些勇氣。當你能夠不顧賣煎餅大媽的詫異、賣草莓大叔的沉著,仍然平靜地道聲“謝謝”,那更需要勇氣。
? ? ? ? 生活中最需要勇氣去做的,是那些別人不以為然而你卻無比堅信的事。因為這樣的事需要你去獨立思考,需要你有直面世人目光的勇氣。
? ? ? ? 我平時一直勸朋友們要多讀書,就自身的經歷而言,《丑陋的中國人》確實改變了我。它讓我從“大家都這樣”的醬缸里跳了出來,開始認真地審視和反省自己。在堅持說“謝謝”之后,漸漸地,我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這是我的人生變得更加美好、更加輕盈的關鍵。
? ? ? ? 這聲“謝謝”,讓我開始認真地對待別人的勞動,漸漸懂得了去尊重別人。是啊,這個世間的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那些在路邊擺攤、在田野間勞作的人,雖然也只是為了生活,但他們確實為我提供了很多啊!在我饑腸轆轆的時候,他們為我裝好了一杯豆漿;在我痛疼難忍的時候,他們幫我號脈問診;在我略感燥熱的時候,他們擺開了扇子和短袖。他們打理著山水,讓我能夠愜意地吟詩作對;他們收拾著馬路,讓我能夠自在地上班下班。
? ? ? ? 正因為他們每個人的付出,我的生活才如現在這般輕便,難道他們不值得一聲“謝謝”么?
? ? ? ? 有的謝謝需要說出口,因為那些人,我接受了他們的服務,但一生可能只會遇見一次,所以我要及時表達我的謝意。但在朋友之間,這種謝意更多則是無形的,熟人間常說“謝謝”反而會顯得有些尷尬。所以,我常常會以其它積極的方式表達我的謝意。
? ? ? ? 我感謝閱讀我動態和文章的朋友,感謝每個評論或點贊我的人,因為他們的評論或點贊豐富了我的生活。為了表達我的謝意,一般給我點贊的人,我至少會回贊兩到三次。在大一之后,無論是每條空間、微信動態下的評論,或是最近開的公眾號的評論,我都會認真回復,甚至諷刺或挖苦我的,我也會認真回復。因為他們評論的行為,也是對我意見的察覺。
? ? ? ?跟我交流過的朋友應該知道,一般情況下有人找我聊天,我都會秒回。而且在聊天過程中從來不會讓別人等待,如果有急事會提前說要離開一會兒。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一直深深感謝著每個主動和我溝通的人,因為我自己也會主動和別人聊天,深知主動交流其實是需要一些勇氣的。比如我找一個人聊天之前,會莫名有些擔心:她會回我嗎?會不會像別人一樣,長時間不回,那樣太難受了,很煎熬。反復思忖,猶豫了一會兒,想想還是放棄了,不如去彈會兒吉他或是打盤游戲吧。
? ? ? ?正因為我知道別人不回消息、半天回一句的那種難受,所以找我聊天的人,我的內心都是充滿著感激方與之交流的,很少會怠慢半句。
? ? ? ? 如果我找別人聊天,能夠秒回的,內心會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因為我也是這樣的人,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的三觀是一致的,在這種基礎上,聊什么都是愉快的。半天憋一句的,我會找一個很溫柔的借口,中止交流,這樣的話,內心“感謝”她有回復的愉悅便能多一些。過了很久才回復的,雖然過程很煎熬,但最終仍是感激的:她好歹是沒將我忘記。
? ? ? ? ?至于完全不理睬的,印象不深的人,一次便不再聯系。關系較好的,會很久之后再做交流。畢竟,這種去親近別人的勇氣,需要生活中許多的感激才能“充值”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