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七月,得聞大英博物館之百物展落座上海博物館,甚是向往。細搜網貼,某某于上午九時過半,排隊至午后兩點有多,方得以入內。心瞬涼,也罷,暑假之后再去吧。
昨日,天未明即起身,拾掇拾掇,奔上博而去,一路歡欣。九時過半,抵。南廣場前已然密密匝匝,幾許曲回的人龍。唉……來都來了,排吧。
天公倒也作美,日頭時隱時現。保安偶爾高嗓:“排隊參觀展覽大約需要5小時,請帶小孩的家長合理安排。”四望,聊天者有之、看書者有之、耍手機者有之,年齡亦是參差,間或一只折疊小凳,引得一眾艷羨,零星孩童哭鬧,嘈吵離去。
至1時過,終于進得展廳。揣著激動,耳貼講解棒,緩行于擁塞的人群,逛蕩起來。
入門即是一具木乃伊女棺,綠臉,全身滿繪彩紋,底部為公牛載負圖,卻不是《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所提及的金面大祭司棺。即便如此,仍舊引人,仿似時光穿梭。
大洪水記錄板,以美索不達亞楔形文字記錄著號稱世界上第一部文學史詩的《吉爾伽美什史詩》。此板文字纖細精美,記錄著大洪水的故事,早于圣經之諾亞方舟約四百年。
亞述浮雕,干練而生動的線條。
皇后的琴,精美而形象的一頭獸,小眼神兒仿似活物。
東漢墓葬品六博俑,此為鉛釉陶,兩人正在玩耍當時流行的六博游戲。
羅馬,密特拉屠牛像,兩千余年前的擺姿勢。
斯里蘭卡度母像。佛教曰,觀世音悲憫人間而落淚,淚墜化為池,池中生蓮,蓮生度母。
秘魯,莫切陶壺,神態憨趣。
瑪雅祭壇,正面為冥界之擬人化形象。
賣萌的墨西哥阿茲特克惡靈像。
泰伊諾儀式用椅——都荷。儀式時,酋長或跨或蹲于其上,吸入致幻物,以達神靈世界。
劉易斯海象牙棋,圍成一圈,憨態可掬。
希伯來星盤。
爪哇皮影,名為舍羅婆,乃《羅摩衍那》中神猴將士。
塞拉利昂,索維面具。民族風情濃郁,卻頭戴一頂英式禮帽,展現當時社會文化之交融。
尼日利亞,貝寧飾板——奧巴與歐洲人。16世紀,葡萄牙人用黃銅手鐲馬尼拉與當地非洲人交換商品以及奴隸。一名奴隸價值50枚馬尼拉。
莫桑比克,菲爾?多斯?桑托斯之《母親》。戰爭凄苦,藝術家用廢舊槍支做了這一座母親,提包源自AK47。
百件藏品,紛呈一部微縮的世界史。人們驚嘆于各地區各時期的妙物,徜徉于時光。
出了展廳,依見長龍,憐憫一望。
雍正粉彩福桃紋瓶。陶瓷廳尚可,正待離去,大波人群簇擁一和藹阿姨緩步觀展。范阿姨學識淵博,娓娓道來。講解之后再看此瓶,端的是驚艷愛憐不已。
雍正斗彩蟠桃提梁壺。提梁難燒,也不知損毀了多少件才出得一把精品。歲月凝光,古瓷,溫潤柔美。
金,菩薩漆金彩繪木雕像。菩薩法相莊穆,低眉隱隱有怒,右手似在掐算,分外靈動。披帛、衣紋飄逸而流暢。
一點光,余者黑,恰如混沌中,心之感悟。這大抵也是佛教之本源吧。
商,父乙觥。萌萌!
商,青銅方罍。器型非我所愛,但聽工作人員一講解,瞬時佩服至極。此罍表面紋飾分三層,底紋工整羅列,浮雕遒勁,浮雕表面凹紋隨浮雕外形走向。不管是浮雕,亦或凹紋,其端頭均與底紋相連。
西周,晉侯編鐘。
南北朝,蛙飾鼓。
遙想當年,廳堂廣闊,鐘鼓齊鳴,和歌清越。
時匆匆,還有兩層樓未曾去到,也罷,再來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