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寶典:老師約談不用怕
01兩個家長的苦惱
?在我的線下工作坊中,一位學員跟我講了這么一個事: 我家小孩有一次聽寫錯了30個字,被老師罰寫30遍。我也被老師叫到學校,挨了一頓批。回家后,看小孩不但不悔過自新,還磨磨蹭蹭地不抓緊寫,我氣不打一處來,于是痛罵了他一頓。不料小孩自己拿頭往地上撞,撞出一個大包。嚇得我再不敢說話。小孩和老師也從此結下了仇:即使簡單的作業、會寫的作業也不寫了。
?總以為做家長就該站好隊,跟老師穿同一條褲子,對孩子狠點才是愛他。最后發現用力用得不對勁,既不招孩子喜歡,也不得老師的心,鬧得兩面不是人。
另外一位線下工作坊學員也跟我講了一個事: 老師單獨召喚我,說孩子腦子沒問題,就是不上心,課外知識抓緊補起來。于是我們周末陪奧數、陪語文、陪英語,盯著孩子寫完課內寫課外。孩子的抵抗情緒越來越大,而且不但脾氣大,身體也出了狀況。頭暈,惡心,肺炎,我們看著實在心疼,就放棄了。
?02 許多家長的苦惱
隨著嚴冬的來臨,期末也越來越臨近,刷題,總復習,做卷子,家里迷漫著越來越凝重的氣息。 作為家長,每天在班上累了一天,回家不但不能歇口氣,反而是跳進了另一個戰場一般,盯作業,改作業,學習我們早已忘光了的數學英語,還要陪做小報,幫做PPT。
如果這個時候,老師再@我們一下,我們就徹底崩潰了。
?03家長的心聲
?“為什么?”
?“為什么別人家孩子寫作業那么快?我家的12點也寫不完?”
“為什么別人家孩子都上光榮榜,我們家的總是墊底?”
?“為什么我的付出沒有回報?!”
?“老師,您是老師,我不是!是孩子上學不是我上學?。 ?/p>
?“老師,如果我能管得了我早就管了。您都管不了,我更管不了啊??!”
?“本來我已經很無助,您再@我,我顏面何存?!”
04老師的苦惱
?每周五我家都會聚集幾個年齡相仿的小朋友跟我學英語,四女一男。 多數時候他們是可愛的,我是溫和的;他們是好學的,我是耐心的;他們是開心的,我是友善的。
?但是難免也有這樣的情況:讓他們事先熟讀課本,他們卻現場磕磕巴巴地讀不下去;讓他們好好坐著,他們非要趴著;帶他們游戲,他們就玩得太HIGH,收不回來。
?于是,家長來接的時候,我就會說:“小喬爸爸,我發現最近這幾節課,其他同學都在進步,但是喬喬課堂不但沒進步,反而在退步。家里是什么情況呢?是不是需要抓緊一點呢?”
?因為作為老師,我要負責,希望孩子進步,但是我搞不定,我無助,我需要家長的協助與支持。
?05老師的心聲
?還有一次,我在閨女所在的班級開展情緒課堂。 我預期憑著我十八般應對孩子的本領,一定可以把他們捋得妥妥的。 不料,孩子們是很開心,但是快樂得像炸了鍋,沒有一點收斂,最終班主任實在看不下去,一聲怒吼之下,班里恢復了平靜。
事后,我跟其他講師請教經驗,甚至和我們講師班的督導求教。他們告訴我,快樂的課堂可以有,但是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要有充分的條件,老師配比,場地缺一不可。想要開展1(老師)對30(學生)的樂學課堂,如同沒有穿好裝備就深入虎穴的獵人,那是自討苦吃。
比較成功的案例是1對5,而就連我們的督導開展的課程也沒有超過1對12的比例。 有時,不是老師不夠耐心,而是耐心已經耗盡。不是老師不想和藹,而是權威在人數眾多時間有限的課堂里不得已而為之。
?即便是我們的親生孩子,即便是我們家長2對1的時候,不是也有火冒三丈的時候嘛?
?06 怎么辦?
?說了半天,怎么應對孩子被老師投訴的情況呢? 傾聽,一對一地分別傾聽。
?對孩子 回到第一個案例,孩子被老師罰寫30遍,孩子能不委屈嗎?能不沮喪嗎?能不抱怨嗎?如果作為孩子的父母,可以默默地聽他/她把怨氣吐完,或者抱抱他/她,甚至積極的反饋孩子的情緒,事情會不會有發生反轉的可能呢?
?你覺得寫30遍好累啊,而且也覺得沒什么用處。 老師要求你寫30遍,把你氣壞了。 很多時候,情緒被看見就會被療愈。
對老師 今天孩子的表現真的把您給氣壞了! 看到他這么差的成績,您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您一直想拉拉他,卻怎么也拉不動他。
?有很多職業都可以比做老師來得輕松,賺的錢多,絕大多數愿意在公立學校當老師的,不是因為別的,僅僅因為是情懷。
所以,理解萬歲! 更何況很多年輕的老師自己還沒有孩子,當好一名老師,做幾十名孩子的家長,不容易。
?07 我與老師的微信對話
三年級的時候老師曾發微信對我說: 孩子學習各方面都很好,就是作文,如果不重視起來,恐怕在班里排名會下降。
收到信息的我,先是一驚。深呼了口氣后,偷偷查看了一下孩子的作文,確實很爛,然后和孩兒爸探討了一下,認為她自小表達能力就很弱,現在正在通過閱讀努力提高之中,雖然橫著比不行,但是跟自己比還是在持續進步中。
最后,我這樣回復老師的: 非常感謝您對孩子的關注。 我們確實平時沒太關注她的作業問題。 我們剛剛查看了她的作文,確實如您所說,問題比較嚴重,我們今后會重點關注,配合您的工作。非常感激您的提醒。
?另外,也跟您匯報一下。就是孩子從小喜歡畫畫,對文字不敏感,表達也比較弱。從二年級以來,我們通過各種手段重點引導她進行閱讀,現在的閱讀量不小,興趣也比較濃厚,我們會繼續鼓勵她引導她,也期待您的一如既往地支持。
老師回復說: OK!了解您的意思,我會鼓勵她的,放心。
通過這次溝通,我們發現孩子寫的那篇慘不忍睹的作文居然通過了,沒被要求重寫。
而后來的日子里,我們和老師一起齊心協力支持她。而孩子壓根不知道語文老師私信我們給她作文提意見這件事。我們只是默默地增加了對她閱讀的關注與陪伴。
到了四年級期末,老師在學期總結上給她寫了這樣的評語 你的閱讀習慣很好,是班里的閱讀狀元,大量的閱使你的語言變得豐富,作文進步了很多!
?傾聽,看見,聯結,真誠的表達,家長、老師、孩子本來就該抱成一團! 總結 接到老師投訴孩子的電話,保持冷靜,無需選擇站隊,分別傾聽老師和孩子,看到他們的感受和需求,協助他們走出情緒的洪水,再一起探討應對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