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我只是一個撿破爛的人

他說他只是一個撿破爛的人。

自稱撿破爛的人可都不是一般的人,我心下暗想。比如三毛,比如雪小禪,比如我在網上認識的博樂書店店主。

三毛從小的志愿就是希望長大后做一個拾破爛的人:

“我的志愿——我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拾破爛的人,因為這種職業,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戲,自由快樂得如同天上的飛鳥。更重要的是,人們常常不知不覺的將許多還可以利用的好東西當作垃圾丟掉,拾破爛的人最愉快的時刻就是將這些蒙塵的好東西再度發掘出來……”

果然,長大后的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里實現了自己的志愿。

三毛說:“荷西上班去了,我就到家對面的垃圾場去拾破爛。


她白手起家。用裝棺材的包裝箱做桌子、書架、沙發。舊的汽車外胎,深綠色的大水瓶,不同的汽水瓶,駱駝的頭骨,快腐爛的羊皮……這些蒙塵的好東西一一經她的妙手發掘出來,三毛的生命也因此被發掘出奪目的光彩。

雪小禪也是一個極愛撿破爛的人。比三毛有過之而無不極,她是從小撿到大,走到哪撿到哪。雪小禪說:沒事的時候就愛泡杯老茶,看家里的所謂寶貝。這些“寶貝”基本都是撿來的,別人不要扔掉的。

她最喜歡的茶臺是撿來的。一塊是在麗江撿的瓦。一塊是朋友打碎的砂鍋被她留下來的蓋子。一塊是寺院墻角廢棄的紅磚。

她的畫風是這樣的:穿著旗袍,和母親坐著二舅的三輪車去撿壇壇罐罐。母親和二舅都不愿帶她去,嫌她丟人。她非纏著去。滿心歡喜去,滿載而歸回。

她全國各地邊走邊撿。撿了有多少呢?總有一百多個。北方的腌菜壇子、罐子幾乎被她收全了。

她感嘆:我上輩子可能也是一個壇子罐子吧。

我在一家舊書網站認識一個店主。

他說,他的舊書有一部分是從廢品收購站撿來的。很累,也很臟。有時,在一大堆廢紙里撿不了幾本有用的書。但他和朋友們卻一直堅持在做這件事。不僅僅是錢不錢的關系。他說:如果不把這些書從廢紙堆里撿出來,它們的命運就是進入紙廠,化成一團紙漿。永遠從這個世上消失。

我對他的行為表示了贊賞:你做的這件事很神圣,對那些混在廢紙中的書來說,你的手相當于神靈之手。因為你的一雙手,這些被當成垃圾的舊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它們可以做為書,仍然有尊嚴地留在這個世界上,在網上的書店,等待真正需要它們的人。繼續履行書的使命,傳播文化和智慧。

現在,我又遇上一個自稱撿破爛的人。我心下暗想,這絕對不是一般人。

他的網名:輝發巴圖魯耕讀布衣。

好長的名字,內容更豐富呢。

“輝發”是契丹語,意思是“往來無禁”。輝發古城是明代女真扈倫四部之一的輝發部所在地。巴圖魯是滿語“勇士”的意思。他的名字前半段是滿族文化,后半段耕讀布衣是漢語文化。耕讀是種地讀書的意思,布衣是老百姓。(地球人都知道,我就不啰嗦啦!)

他的漢語名字叫周成。

他的世界很遙遠,也很神秘。薩滿,巴圖魯,輝發古城,月牙山書院,長白山,安巴烏拉草溝、女真人,怒爾哈赤……這就是他的世界。

他只有小學五年級的文化程度,但他是考古專家,史學家,舊書收藏家。

(周成應邀去北京參加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收藏工作會議)

紀曉嵐寫過一副對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

這句話曾被賈平凹在女兒婚禮上送給一對新人。

這么多年,他過得是一等人的生活。

他是農民,自然要耕田,他有一個月牙山書院,自然要讀書,他還有一個博物館。自然要撿破爛啦。

我常在想,為什么他要說撿破爛。還不說拾破爛呢?我猜想,那是因為撿有選擇的意思,不是不假思索的拾取。撿要挑選,要鑒別。這自然需要一雙慧眼。

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他可是學習鉆研多年,才煉就了一雙慧眼。

他家住吉林省輝南縣輝發城鎮。用他的話說:“父母都是農民,我是土生土長的輝發城鎮人。”小學只上到五年級,他就輟學在田間務農,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后來,在表哥的鼓勵之下,他開始研究輝發城鎮的滿族文化歷史。為了讀懂那套介紹東北歷史和文化的地方志書籍《長白叢書》,幾年間他翻爛了六七本本字典。

掙錢了,他就買書,先到縣內的舊書攤上找,后來就到梅河口、吉林的書攤上找。

掙大錢了,蓋新房了。他沒有讓人住,而是給他收藏的幾千冊書住。月牙山書院從此誕生。

家里裝攝像頭了,不是防偷財物的賊,而是為了防偷書的賊。

家里添保險柜了,不是放珠寶首飾,黃金白銀,而是放了一本殘破的書----《額真薩滿神詞》。有人說他是敗家,他說“那是薩滿神譜的內容,是滿族文化的歷史見證,是月牙山書院的鎮館之寶。”

除了迷書,他還迷上了撿破爛,別人朝外扔的東西。他朝家撿。

妻子做買賣,他去撿破爛。電話打不通。買賣忙完了,他回來了,拿回來一大堆磚頭瓦塊。如果是完整的,還能壘個院墻啥的,都是殘磚斷瓦。沒有任何用處,還占地方。

村里人都說他不務正業,提起他有人直搖頭,有人邊翻白眼邊用鼻子哼哼,但他卻在撿破爛的路上越走越遠,撿著撿著還上癮了。

一有時間,他就騎著摩托車,拿著鋤頭,在山里山外,田間地頭撿破爛。晚上,他拿著撿到的“破爛”又和書上記載的內容對照,誰也不知道他搞什么名堂。

有一天,大家終于知道撿破爛的用處了,他露臉的時候來啦:

新華社在報道中是這樣寫的:

2010年5月。吉林省考古隊在他的家鄉輝發山勘察考古,在現場挖掘出一枚古錢幣,在場專家一時不知道古錢的出處。

被當地村民招呼到現場的他看到古幣,馬上讀出上面的滿語音譯,判斷那是一枚努爾哈赤時期的老滿文青銅錢。此后,他聲名鵲起,不斷有考古學雜志編輯給他打電話,邀請他發表研究成果。

這下,人們才明白。他撿的不是破爛,而是寶貝。

多年來,他歷盡艱苦,跋山涉水。踏查文化古跡,在田間地頭撿來的大量“破爛”被證實是“輝發女真圖騰石函、歷代陶瓷殘片和鐵制兵器、農具、腰刀、石具、陶罐、雙系罐、屋脊瓦等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標本。

對于撿破爛,他真是無所不撿,無處不撿。有一次,竟然撿到雞窩里去了。

2013年7月12日,他撿破爛撿到了杉松崗古窯遺址附近,在盧長青老人的院子里,他突然對雞吃食的盆子發生了興趣,蹲在地上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雞們警惕地看著他。以為來了個搶食的。最后,他將人家雞的飯碗端走了。

原來,他發現那個雞食盆內刻劃有“同興窯”三個字,主人見他喜歡,也沒問雞們答不答應,豪爽地將雞食盆送給他了。

自此,杉松崗東缸窯的同興窯字號,得以定名。

破爛撿著撿著,他發現好多歷史文獻里,提到的輝南地面與現在的輝南地圖不太相符,而且有些地方地圖上根本就沒有標記。于是,他從2003年初開始,就根據文獻上的記載比對著現在的地圖,開始了實地踏查,只要找到文獻上提及的地方,他都作上標注。他共標注了10處文獻提到的遺址。

破爛撿著撿著,他開始下筆寫文章了。

他寫的《乾隆帝輝發部故城懷古》、《輝發部故城四季圖》、《輝發九砬圣景小考》、《蒙古土蠻汗進犯輝發部事略》等論文,相繼在報刊上發表。先后有清華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專家和學者專程來到輝南縣,到古輝發部落遺址和他的月牙山書院,與他一起尋根探源古輝發部落遺址和滿族文化。

吉林大學考古學專業已聯系他,提議把月牙山書院作為本專業在讀學生的實踐基地之一。


(周成接受書香吉林節目組采訪 。圖中右二為周成)

破爛撿著撿著,他成為了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小有名氣的滿族考古專家,農民藏書家,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他的月牙山書院有30平方米,藏書四千多冊。他的陶瓷博物館有60平方米,庫房30平方米,在這方寸之地,藏有一萬多件文物標本。包括古動物骨骼化石、石器、紅陶殘片、灰陶殘片、明清花瓷殘片、鑄錢等。是研究女真文化以物訂史的寶貴資源。

他撿著破爛,也撿著歲月的饋贈!這些破爛訂正著過去的歷史,也標記著他個人的成長史!它們是周成的年歷,月歷,日歷,記錄著這么多年他都干了些什么!

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經說過:

“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我們為了講述而在記憶中重現的日子”。

這些來自過去的老物件,他們會替周成記住他活過的每一個日子,它們一個個都會講述。只是,不懂的人聽不見,周成聽懂了。他常在和它們相處的時光里回到過去,回到那個久遠的年代。和他們的主人一起重新經歷戰火紛飛,刀光劍影,顛沛流離。

撿破爛,也許是穿越時空最好的方法。輕而易舉的就可以成為一部穿透劇的男主角。這可能是他迷戀撿破爛的真正原因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我只能盡我最大努力,讓身邊的人快樂。我不能告訴你你經歷的我都經歷了,我都明白,可是不能告訴你,你所看到的就是事實,...
    Echo歡閱讀 232評論 0 0
  • 世事如書,我偏愛你這一句,愿做個逗號,呆在你的腳邊。但你有自己的朗讀者,而我只是個擺渡人。我們都會上岸,陽光萬里,...
    420_c644閱讀 619評論 0 0
  • Objective關于今天的課程/工作, 你記得什么? 心理課: 多年以前有四個學者隨著一個駝隊穿越卡瓦爾沙漠,晚...
    明睿希燦閱讀 43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