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來來往往汽車的鳴笛,寒風吹動樹葉沙沙的摩擦,走在你前面那對情侶的爭吵,街邊朝你吆喝的叫賣聲........這些日常里避開不了的聲音,你覺得是如此的多余。你喜歡安靜的世界,因為你覺得這樣會更加自由。所以你每次在街上行走都要戴上耳機,把音量調到很高,把自己關在自己的世界里,兩眼冷漠的看著如此靜默的世界。一個人的孤獨,總是與這個世界的繁鬧格格不入。
即使突然響起的父母的來電,你也會為之一顫,調整一番才可適應接起。然而也只是寥寥數語之后,就陷入了無言的尷尬。有時候,你也會反?。浩鋵嵞阒皇窍胍粋€人靜靜。
“碗盤碰撞聲”、“湯勺敲打聲”、“木鏟敲打平底鍋聲”還有“尿尿聲”,都是些被特意放大的聲音。你在書店準備翻開這本《靜默》時,腦海突然浮現出電影《貝利葉一家》開始的一幕。沒有人會意識到這些日常聲音的不適,或許只有你看到才會略微皺眉,因為這不是你想要的效果。這部電影是你最近在看的《靜默》這本書的翻拍作品,由于這部電影的影響頗大,加之你對這本原著的喜愛,所以在沒有忍心看完的情況下,就打算先去觀看這部電影。但你只是看了開頭,就因為充斥了熱鬧和不停息的嘈雜,讓你覺得與這本書背向而馳,就沒有繼續看下去了。
之前在書店看到了這本小巧的書時,你就被它的名字《靜默》深深的吸引住。你想這是一本可以沉浸在沉默的書,你一直在尋找的完美世界。這是很輕量級的生活隨筆記錄,拼接成了一對聾啞人夫婦與一個健康女兒的家庭生活。很簡單的故事,但字里行間里散發出了生活氣息,使得普普通通的日常進行的恰到好處。盡管這都是作為正常人的作者的自言自語,沒有去寫與聾啞父母的對話,而是寫了大量的心理描寫和使用手語的動作描寫,但你完全可以讀出流竄在整本書各個角落的靜默,所以你也就很舒服的享受著一個描繪的無聲世界了。
在你即將讀到最后的時候,你被書里你所謂的完美世界,漸漸拉扯與牽引向你目前所處的世界靠攏。是因為這本書里的故事也是建立在真實的世界。
隨著作者年齡的增長,原來的小孩慢慢長大。以前聾啞父母打造的安靜的家庭消失了,作者現在聽到的最多的就是生活里嘈雜聒噪的聲響。就如電影開始的一幕,聾啞的父母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比正常人制造出分貝更高的動靜。所以成長了的作者,會因為父母洗碗所碰撞的聲音而吵到,會被父母晚上做愛的動靜而打擾,會因為父母在坐地鐵突然無意識的放屁聲而感到羞恥.......
世界更加遼闊,作者想要了解的也更多,而父母的世界卻在縮小,變得膽怯、依賴甚至有些“無知”。一半生活在如此喧嘩,一半生活在如此靜默的聾啞家庭,作者將煩惱在這里寫的淋漓盡致。
我在這里與作者像是連接為同一個人,但并不是對上述父母的“噪音”煩惱而感同身受,而是在這煩惱背后不知不覺可以領悟到的滔滔親情。雖然感覺情感轉折的太過突兀,但當時你在看到這里的情況確實如此,是一頁紙厚度的內容里的精華,更是整本書從始至終字里行間的鋪墊。像是沉默很久卻沒有忘記隨時爆發的活火山,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家人之間的陪伴一樣濃厚的巖漿,緩緩的流淌在你那顆一直孤獨冒著寒氣的心臟。留下你必須要承認的烙印:你不是真正的想要一個人靜靜。
你最終還是沉默的看完這本薄薄的書,依然是感覺到書里滲漏出來的靜默,但你一定是要真正明白了,真正的靜默是經常被你忽略還一直陪伴在你身邊的種種陪伴。
你看這本書之后,心情久久未能平復。你感覺體悟到了,很多時候,是你把自己和父母的隔閡看的過于可怕,是你把自己與身邊周遭的一切事物隔離的太過遙遠。即使父母有時不能完全理解你,但他們始終是最愛你的人,還有這個所處的世界,對你總是無需理由的打擊、欺騙,但也無時無刻不在照顧著你的生活。
回去的路上,你主動拿出手機給父母打了電話,準備要聊很久。與此同時,你也在聽一片葉子落地的聲音、夫妻挽著手散步時的竊竊私語、一只突然從草坪竄出來的貓的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