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開完新書發布會,我到處逛了逛。
連續幾年,每年都來魔都。感覺魔都很久不會變,最耀眼的依舊是那人潮洶涌的外灘。
那顯得不太洶涌的黃浦江,像一條分界線,將城市的過去和未來分隔開來。
一邊是五十多幢外國人建起的異國風情樓宇,代表著租界時期老上海的屈辱和無奈。另一邊是陸家嘴的摩天大樓,以東方明珠為標志,代表著今天新上海的發展和希望。
但仔細看看,魔都很多地方還是變了。在生活的細微處,你能看到,一個高速進化的世界正吞噬著我們!
1
面對高速進化的世界,你準備好了嗎?
每年來上海,我都住在同一個區域。
開始時,這里是一派人聲鼎沸、小店林立的景象。漸漸地,很多門店開始偃旗息鼓,人流也越來越少。到現在,除了小吃店,其它店鋪全都大門緊鎖。
我不知道這里發生了什么,也沒看到整個演變過程,只感覺像是一夜之間,所有門市店都人去樓空。
但看到南京東路步行街的情景,似乎就見怪不怪了。這條著名商業街上,依然人潮涌動,但多數大型商場里,只有一樓有人光顧,二樓以上的顧客遠比售貨員少。很多顧客還連著免費WIFI,一邊逛街,一邊網上購物(別說你沒干過)。
雖然在今天的中國,每一座城市都在經歷這種變故,但作為最耀眼的魔都,上海的變化還是太顯眼了!除了小吃店和奢侈品店,誰知還有多少實體店鋪,能在明天這場互聯網革命里生存下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已經被連接起來,僅僅通過一張二維碼!這種進化,是以前的人類想不出來的好嗎,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在很多城市里,掃一掃二維碼,就能共享單車,在城市里騎著單車去旅行;掃一掃二維碼,就能喝到鮮榨橙汁,眼看著幾個橙子變成果汁,只需要幾分鐘時間;掃一掃二維碼,公交卡自動辦理購卡、充值、退卡,找零錢不會出任何錯誤;掃一掃二維碼,別說在商場買東西,就是在路邊隨便買點什么都行。
關鍵是,以上過程,全都不需要人!!!
所以,實體店鋪的消失并不可怕,人類用處的消失,才是最可怕的!面對這種高速進化的世界,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2
我們的競爭者,比想象中更強大
人類發明了人工智能,以為創造了自己的仆人,卻同時創造出了自己的競爭者。
智能這種東西,強大到什么程度呢?它已經打敗了世界頂級圍棋選手、象棋選手、游戲玩家。
這件事,細思極恐。以前我們還在糾結: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怎么辦呀?現在我們不用糾結了,因為根本不用以優秀和努力這種標準來衡量競爭者。
你優秀,智能機器集合了成千上萬優秀人的品質。你努力,智能機器可以永遠不眠不休、任勞任怨。未來的競爭,比拼的只能是你獨有的東西。
說來可笑,我第一次感受到智能機器的威脅,是在玩紅色警戒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這是個老得不能再老的游戲,最嗨的部分,就是一打多,橫掃外國勢力。
但是自從有了智能版紅警,一切都不一樣了,電腦變得比人還聰明,一打一都要死撐著活下來。本來是娛樂自己,結果成了電腦娛樂的對象,感覺作為人類,受到了一萬點傷害。
世界級暢銷書《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在北京的演講中說:隨著技術發展,我們可以用機器替代出租車司機、醫生以及其他職業。少數精英階層創造大量的人工智能,絕大部分人將變成沒有任何經濟價值的無用階層。
當所有的重復性工作,都可以用機器完成,人究竟去干什么呢?以馬云叔叔為代表的大佬們,也在不斷思考和闡述這個問題,說明它真的很重要。
我想:人要在未來擁有價值,就必須在現在積累獨創能力!
這種能力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技能型,比如刺繡、烹飪、繪畫,雖然機器可能做得比人更完美,但做不出獨一無二的專屬味道。璞玉有瑕才美,因為自成一種天然韻味。
另一種是創意型,比如創作、設計、策劃,機器可能提供一個完美的方案,但目前也只能在一定規則框架下生產內容。突破框架的事情,加入細膩的情感,短時間內還只能由人來完成。
除此之外,真想不出來,還有什么是機器不能做的。社會工作被機器取代,也許只是早晚的事情!人類的生存危機近在眼前!
3
唯有終身學習,才能迎接未來
如何在強大的競爭者面前,更好地生存?唯有終身學習!
每個人從小到大,上了將近二十年學,早已學夠了。但別忘了,那些書本上的東西,都是以前的,學好它們,只能活在過去,連當下都談不上。
每一天,世界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發展,出現新的東西,就需要重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活好當下,活在未來!
終身學習應該學些什么呢?當然是那些能提高技能和產生創意的東西。生活無限廣闊,有太多的事情值得熱愛!每一個手機或許都有無數個世界,只是你還沒發現。
很多大學生抱怨,學校教的東西畢業就過時,這是很正常的。很多老師按教材授課,都是在總結過去;更好一點的老師,講講現在的問題,過幾年還是陳舊的;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
學校并不會教什么實際有用的東西,而只能訓練一種學習能力,尤其是大學。你可以什么都不會,但憑著這種能力可以什么都學會,那就是一個合格的大學生。
看到有年輕人寫:不要在最好的年紀,做個只會玩手機的傻X!其實玩手機是可以的,關鍵是能玩出什么?有人玩出了自己創造的時代,有人被別人創造的時代給玩了。
著名媒介學者麥克·盧漢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今天以手機為代表的媒介已經成為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一種器官,難以割舍。
既然是自己的器官,就請發揮它的作用,運用好這個終身學習的工具。讓它像眼睛一樣幫你看到更廣闊的的世界,讓它像耳朵一樣幫你聽到最美妙的聲音,而不是助長它變異成精神鴉片。
我依然記得八十多歲的外婆,帶著金色邊老花鏡看書,和年輕人一起追劇。不知道當我們滿頭白發時,是否還能將那種終身學習,進行到底。
但今天,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活在未來,才能生存!不被拋下,方能遠行!
碎碎念:
什么時候,“今天你學習了嘛?”和“今天你吃了嘛?”一樣,世界就真的改變了!
壯士請點個贊再走吧!遇見蘭月,一起成長!新書《熟悉的香港,陌生的HONG KONG》,希望你喜歡。
轉載請簡信,已開啟維權,謝謝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