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者講述了自己先是橫渡大西洋,后又橫渡太平洋的經歷。過去的十幾年,演講者一直墨守陳規,從事這待遇還不錯的管理顧問工作。但當到達三十四五歲的時候,她思索著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呢?她給自己寫了2份訃告,一份是寫了自己想要從事的事情, 另一份是按照現狀循規蹈矩的去生活,后者肯定不是她想要的生命終極目標。于是她去思索自己可以做什么,幾經翻轉,最后確定去橫渡大西洋。這個有3000公里海洋,歷時103天,在這期間她經歷了很多困難,尤其是船槳的一直壞一直修補的過程,使她意識到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可以很好的隨機應變,可以不斷突破挑戰。隨后,她又給自己制定了橫渡太平洋的計劃,前面的計劃一直有遇挫,但是她屢敗屢戰,最后分成了3個階段來完成這將近要橫渡半個地球的壯舉。分享時已經完成了2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也是有很多不同的經歷。其中的環境問題引發演講者的重視。她之指出我們要思考3個關鍵的問題:一是對自己的認識;二是細微行動的積累,的確能夠帶來改變;三是承擔責任的問題。一系列經歷與思考讓演講者走出曾經的小我,能夠從大處著眼去思考問題,意識到自己可以創造未來。并發起了“生態英雄”的活動,號召人們每天至少做1件綠色環保的事情。
對于一個女性來說,演講者確實有點”crazy“,但是也因此突破了自己。有2點比較受啟發。一是我們有無勇氣真正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脫離原有生活限制,去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了一片新天地。但也有人只是盲目跟風,既沒有尋求到突破也沒有過好原有的生活。不同的路都有活出精彩的,關鍵是我們知道內心的訴求嗎?我們勇于突破層層障礙去爭取嗎?生活不會太虧待用心努力的人們,去尋求并踐行自己想要的。二是當我們視野更大一點時,或許我們會有一片新天地。經營好小我的生活是必須的,但不妨格局大一點,對我們生活的世界多一點關注,多一點付出,她的美好因我們每個小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