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五言古風·小滿豐收意
小滿麥漸黃,漿滿籽粒香。
穗盈稚子笑,桑茂蠶喙張。
棠棣鶯啼密,石榴紅山旁。
滿目蓬勃景,嫗翁笑聲揚。
游人閑漫蕩,農夫醉徜徉。
但見輕松意,安知農時忙?
唯在此時樂,望之喜欲狂。
年年有今日,人人贊豐穰。
其二:臨江仙·小滿節令感懷
? ? ? 禽鳥爭鳴枝頭鬧,繁花謝幕安眠。驚雷催雨落山川,灌漿麥小滿,桃李葉間懸。
? ? ? 關中麥穗千重浪,云橫秦嶺延綿。田間漫步意悠然。金氈鋪滿地,浪舞到天邊。
? ? 小滿,“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斗指甲,太陽達黃經60°,于每年公歷5月20—22日交節。小滿節氣意味著進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開始增多,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小滿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小滿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氣候特征:“小滿江河滿”(南方)。另有解釋是指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北方)。
? ? ? 小滿節氣期間,我國南方地區一般會降雨多、雨量大。由于南方暖濕氣流活躍,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黃赤交角處的華南一帶交匯,這時華南地區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正如民諺云“小滿,江河易滿”。江南地區往往也是江河湖滿,如果這個階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勢力較弱,位置偏南了,意味著到了黃梅時節。在北方,小滿節氣期間降雨很少或無雨,這期間氣溫上升很快,與南方的溫差進一步縮小。
? ? 小滿,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征。“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二十四節氣”原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廿四節氣有著密切關系。在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斷節氣變化的依據。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的節氣,當斗柄指向甲位時為“小滿”。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于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定氣法”,“定氣法”節氣也是依照的是精密的天文計算得出。“定氣法”是根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確定節氣的方法,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按太陽黃經度數劃分的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60°時為“小滿”。
? ? ? 自然節氣與天文上的“黃赤交角”(即黃道與赤道的交角)關系密切。北回歸線是地球上一條具有典型天文學意義的特殊緯度線,位于黃道與赤道的交角處,大約在北緯23度26分(可估算為23.5度)的地方,是太陽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線。我國位于北半球,北回歸線(黃赤交角)自西向東穿越我國云南、廣西、廣東、福建(海域)、臺灣五省區。北回歸線的緯度值為黃赤交角,黃赤交角決定了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范圍,即南北回歸線的緯度。它還深刻影響著與其緊密聯系的其它自然地理現象,如地球上四季節氣變化以及五帶、氣壓帶、風帶、氣候帶、自然帶變化等等自然現象。當天文意義上的四季、節氣轉換時,這條北回歸線(黃赤交角)及其附近區域的物候、氣候亦在漸變。“二十四節氣”編排與這條特殊緯線有著密切的關系。小滿節氣期間,暖濕氣流活躍,雨水開始增多,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
? ? 嶺南地區:民諺有“小滿,江河易滿”的說法,這句話正反映此時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征。一般來說,小滿期間南方活躍的暖濕氣流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華南交匯,這時華南地區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因此,小滿節氣的后期往往是這些地區防汛的緊張階段。
? ? “小滿”節氣,天氣漸漸由暖變熱,并且降水也會逐漸增多。隨著端午節臨近,廣東也進入一年一度的“龍舟水”時期。由于我國南方暖濕氣流活躍,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廣東和廣西、福建、海南交匯,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當龍舟水來時,江河水位迅速上漲,為扒龍舟提供了良好的場地條件。
? ? ? 江南地區:對于江南地區來說,小滿節氣期間江南地區往往也是江河湖滿,如果這個階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勢力較弱,位置偏南,意味著到了黃梅時節,降水可能就會偏少。因此有民諺說“小滿不下,黃梅偏少”;“小滿無雨,芒種無水”。
? ? ? 其它地區:小滿江河湖滿,如果不滿,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這方面的諺語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滿不滿,無水洗碗”的說法;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區有“小滿不滿,干斷田坎”的農諺;四川省還有“小滿不下,犁耙高掛”之說。這里的“滿”字,不是指作物顆粒飽滿,而是雨水多的意思。
? ? ? 對于北方地區而言,小滿的降雨量很小或無雨,并不如溫度的上升更令人印象深刻。小滿節氣,往往是北方地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日照時間最長的時期。加熱北方的干空氣比加熱南方的濕空氣要容易得多,所以小滿時,北方一些地方的氣溫很容易異軍突起,上升得很快,與南方的溫差進一步縮小。
? ? ? 在北方流傳這樣的說法,小滿名稱是因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叫做“小滿”。北方的黃河中下游等地區還流傳:“小滿不滿,麥有一險”。這“一險”就是指小麥在此時剛剛進入乳熟階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熱風的侵害,從而導致小麥灌漿不足、粒籽干癟而減產。
? ? ? 祭車神是一些農村地區古老的小滿習俗。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為農村大事,諺云:“小滿動三車”,水車例于小滿時啟動。此前,農戶以村圩為單位舉行“搶水”儀式,行于海寧一帶,有演習之意。多由年長執事者約集各戶,確定日期,安排準備,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動,燃起火把于水車基上吃麥糕、麥餅、麥團,待執事者以鼓鑼為號,群以擊器相和,踏上小河漢上事先裝好的水車,數十輛一齊踏動,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祭車神是古俗,傳說“車神”為白龍,農家在車水前于車基上置魚肉、香燭等祭拜之,特殊之處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時潑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以上舊俗表明了農民對水利排灌的重視。
? ? ? 相傳小滿為蠶神誕辰,因此江浙一帶在小滿節氣期間有一個“祈蠶節”。我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蠶絲需靠養蠶結繭抽絲而得,所以我國南方農村養蠶極為興盛,尤其是江浙一帶。《清嘉錄》中記載:“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可見,古時小滿節氣時新絲已行將上市,絲市轉旺在即,蠶農絲商無不滿懷期望,等待著收獲的日子快快到來。
? ? ? 蠶是嬌養的“寵物”,很難養活。氣溫、濕度,桑葉的冷、熟、干、濕等均影響蠶的生存。由于蠶難養,古代把蠶視作“天物”。為了祈求“天物”的寬恕和養蠶有個好的收成,因此人們在四月放蠶時節舉行祈蠶節。
? ? ? 食野菜是小滿的風俗。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詩經》:采苦采苦,首陽之下。《本草綱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醫學上多用苦苦菜來治療熱癥,古人還用它醒酒。苦苦菜遍布全國,醫學上叫它敗醬草。苦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堿、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
? ? ? 從氣候特征來看,小滿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相繼進入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降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較豐滿和茂盛。我國南北地域跨度大,各地的氣候、農業生產、主要農作物品種及其生長狀況有明顯的不同。
? ? ? “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方的地理氣候分界線。秦嶺是關系中國南北氣候的山,它是我國重要生態屏障,發揮著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諸多功能。冬天,秦嶺阻擋寒潮南下進入南方地區;夏天,阻擋濕潤海風進入北方地區。秦嶺、淮河流域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干旱之間的過渡地區,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劇減少。
? ? ? 江南地區:“小滿動三車,忙得不知他”。這里的三車指的是水車、油車和絲車。此時,農田里的莊稼需要充裕的水分,農民們便忙著踏水車翻水。
? ? ? 小滿前后的主要天氣特點就是高溫高濕多雨。因此防熱防濕顯得極為重要,食物、衣物要注意防霉。此外,小滿前后,冷暖交匯頻繁,強對流天氣也時有發生,要特別警惕暴雨、狂風、雷電等天氣。
? ? 小滿時節,氣溫明顯增高,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氣候意義上的夏季。氣溫升高的同時,雨水也逐漸增多,正如民諺所說:“小滿小滿,江滿河滿。”雨后,氣溫又會急劇下降,因此要注意增減衣服,以防著涼感冒。小滿時節高溫多雨,在這種高溫高濕、濕熱交加的環境中,人體感覺濕熱難耐,卻又無法通過水分蒸發來保持熱量的平衡。這種體溫調節上的保障,會導致機體出現胸悶、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一系列的不適癥狀。
? ? ? 中醫把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負面影響的高溫高濕稱為“熱邪”和“溫邪”,把人體陰陽氣血、臟腑功能活動稱為正氣,熱邪和濕邪都能侵害人們的身體健康。當“邪氣”盛于正氣時,人就會患病。夏季如長時間涉水淋雨、久臥濕地或居室潮濕,就極有可能引發下肢潰瘍、濕性腳氣、婦女帶下等病癥。“濕邪”侵入關節,會導致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伸屈不利、肌膚麻木。“濕邪”侵入脾胃,會引起腹瀉、水腫、食欲不振、惡心等病癥。所以,小滿時節養生要注意防“濕”,尤其是南方地區。
? ? ? 值得注意的是,雨天要及時避雨,濕邪正是在人不注意的時候入侵人體的。如果涉水淋雨,回家后應及時換上干衣,并飲服姜糖水。要是感到頭重、身熱,就應服用藿香正氣丸等藥。另外,衣服汗濕后,應及時洗澡更衣,平時要注意保持衣服干燥。陰雨過后,一定要晾曬衣被,以驅潮防霉。總之,小滿時節的濕氣很重,要盡量避免身體處于潮濕的環境中,這樣才能不受濕邪的侵襲。
? ? ? 我國古代一些著作將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是說小滿節氣后,苦菜已經枝葉繁茂;之后,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在小滿的最后一個時段,麥子開始成熟。第三候原寫的是小暑至,后來《金史志》改為麥秋至。雖然時間還是夏季,但對麥子來說,卻到了成熟的“秋”。如《月令》中說:“麥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滿為四月之中氣,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時,此于時雖夏,于麥則秋,故云麥秋也”。
? ? ? 元吳澄撰的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意思是說這時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滿”。——在南方民間民諺中“滿”的意思與作品中所寫的意思不同。小滿節氣期間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往往是江河湖滿,如果江河不滿,必是遇上干旱少雨的年份。民諺云:“小滿不滿,無水洗碗”、“小滿不下,犁耙高掛”。這里的“滿”字,不是指作物顆粒飽滿,而是雨水多的意思了。
? ? ? ? ? ? 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