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是看不到樓梯盡頭也要邁出第一步。——馬丁·路德·金
一
大半年未見的朋友,在知道我回來的時候,約我去吃飯,我沒有著任何的推脫就去了,因為我們要奔赴各自的旅途,下一次的見面又不知何年馬月。
飯桌上,看著朋友的面龐,青澀漸漸退去,行為舉止透露出一種穩重,雖然世事變遷,我們都已改變,可是彼此的情誼始終不曾隨時間消逝,俞顯彌足珍貴。
談及現狀與未來,朋友說,“我不敢在上海找女朋友,也不敢談戀愛,三十歲之前更是不敢提結婚”。
我知道,我當然知道他為什么不敢,看著他倔強的眼神,聽著這番話語,心里著實有些心疼。
朋友小學時家庭出了變故,一直以來都是母親生活。可以想象,一個單親媽媽帶著一個孩子,會承受怎樣的艱難與困苦。吃穿用住行,還有孩子的教育費用,一切全靠他媽媽擺攤幫別人貼膜賺錢。
他不敢,是因為他沒有著能力應付上海的高消費,他不敢,是因為他不能將這些困頓再加在母親的身上了,他不敢,是因為他還不夠強大,他不敢,是因為未來充滿著迷茫與不安,他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里,不敢停下來。
二
我們都喜歡大城市,喜歡時尚潮流化的生活,喜歡買東西可以不用看價格的生活,可是我們都清楚的知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越長大,我們就越能明白,這個社會是不公平的,人是人三六九等的,大部分成功靠得既不是厚積薄發的努力,也不是戲劇化的機遇,而是早就定好的出身和天賦,誰不承認就是不客觀!
我們都對未來充滿著迷茫與不安,因為我們沒有高貴的出身,也沒有提供很多助力的父母,我們有的僅僅是自己,最終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
也可能很多人想著,如果我在大城市生活不下去,那我就回老家,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小城市里有著你喜歡做的工作嗎?有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嗎?有你想要的化妝品國際商場嗎?而且小城市更是人際關系嚴重,根本就沒有你想要的公平競爭的環境。
懷著憧憬與熱忱,我們選擇留在了大城市,同時也將獨自一人面對所有的困難,一個人活得就像一支隊伍一樣。
三
誰的青春不迷茫,我們都是在迷霧中前行,我們都清楚的知道這個世界總是讓人無能為力,我們哭泣沮喪絕望,可我們還活著,總有一天我們可以把所有的苦難都嘗完。
正如特立獨行的貓曾寫過的《那些年,我在北京租的房》,初入社會,沒錢只能租住在十幾個平方的地下室里,周圍的人形形色色,什么樣的人都有,嘗盡困難,最后有了能力買了房。
我們都是平凡人,低矮到塵土里,從什么都不懂到職場精英,從迷茫的小白到西裝革履,從廉租房到自己買房,每一次的轉變都是離光明更近一步,終有一天我們自己會變成光,熠熠生輝。
四
生 活 是 不 會 悲 傷 的,一 蹶 不 振 的 只 有 我 們,所 以 我 們 必 須 學 會 照 顧 自 己,擺 脫 陰 郁 和 迷 茫。
二十多歲的年紀,人生最優美的時光,同時也是人生最痛苦迷茫的時光,可是生活是我們自己的,它是我們的附屬品,不是我們運動是捆綁的沙袋。
不管我們會面臨怎樣的困境,我想那都是暫時的,我一直相信人生除了生與死,沒有過不去的坎。
我們走出困境的辦法還是自己,當我們自身強大了,才有了走出困境的實力。我一直記得當時高三,我喜歡的那樣一句話,也是我寫給自己的:
十三年準備,一年磨劍,十四年求學生涯,堅定的不是高考,是信念。
倘若我自己都放棄了,我想沒有任何的人可以拯救我們了。
其實,誰也沒比誰生活的更容易多少,我們都在努力的活著或者生活著。難免也會被質疑被打擊,感覺一切都沉入谷底,可是真的別太在意,觸底反彈的道理我們都懂,只要記得別丟掉了信心
五
迷茫與不安真的是人生常態,未來的路誰也不知道是怎樣的,也沒有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低頭奮力奔跑。
我一直相信沒有到不了的遠方,只有不夠努力的自己。30歲以前是我們最該拼搏的年紀,也是我們最容易放棄選擇退一步的年紀。
我不知道努力了會不會生活的很好,可我知道不努力一定會很舒服。這句話,我從來不反駁,因為我知道,現在每個我遇見的笑著的人,他們都不曾因為苦而放棄,他們只因扛而成長。
誰不希望自己活得輕松,沒有壓力,一切隨性,但如果你真的那樣去做的話,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都在和你作對。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覺得自己輕松了,那也不是因為生活越來越容易了,而是因為我們越來越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