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了大學,我發覺我自己獨處的時間還是蠻多的,有一個朋友問我說:“你總是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人去吃飯,會孤單嗎”?我大概思索了一兩秒,隨即搖了搖頭回答:“并不會啊”!
我想了一兩秒完全是因為很詫異她會問我這個問題,其實對于我來說,我把自己獨自一人歸屬于獨處,而非孤單的范疇,我完全是享受這種狀態的,也覺得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種狀態。
我是一個不喜歡黏乎的人,每個人的生活維度不可能都端在同一水平線上,我們的興趣愛好也很難做到重合度百分百。所以我更喜歡彼此之間留有空間,不一定非要整天黏在一起,各自忙碌自己的瑣碎也保持著常有約會的狀態會更讓我覺得愜意。
其實每次去圖書館的路上和在餐廳吃飯的時候,也不乏會看到一些形單影只的人,他們獨自一人默默扒飯,獨自一人走在直通圖書館的校道上,認真觀察他們,好像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落寞啊!其實真的有挺多這種人的,他們能把“自我的獨處”和“朋友的圈子”的平衡線擺得不偏不倚,剛剛好。可以融入一群朋友間觥籌交錯的碰杯中,也能歡喜一個人踽踽前行的時刻。
其實,這并不矛盾的。
?
很多人依賴太久了,是不太愿自己一個人走的,會覺得由內到外的無所適從。可是日子那么漫長,我們得適應甚至于習慣獨行,因為沒有誰能寸步不離地陪你到終點。
以前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總是會理所當然地告訴自己,不要緊的,會有父母、朋友陪我一起面對。可越長大越發現,有些事是只能自己去面對的,有些路只能自己摸著黑、打著滾自己走,父母和朋友,只能盡可能多地給予你支持,每個人某個階段內心所要直對的深淵,始終只能自己臨崖獨立,對峙這無形的壓力。
讀過《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的人可能都知道這么一段話:
“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伙而行,歡樂地前推后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叢林,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個人專心走個人的路,尋找個人的方向。”
進入那個所謂的“叢林”,可能就是我們要慢慢從“年少”跨入“成年”的一個進階時期,處在這時候的你和我,開始被未來羈絆,被責任捆綁,被自己想進取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復雜和矛盾壓制。有時候試圖想要找一個人吐出這種苦悶,發現話到嘴邊又咽下去,無從說起,因為開始也懂得,旁人能給你的無非是寬慰和支持,他們怎么也代替不了你走那條路,說再多最后還是得自己獨自去闖蕩。
如果我們必定要經歷這么一場獨行的旅途,想要成為獨立的人,為此思量、為此忐忑、為此殞身不恤。那我們就勇敢地走吧!
去盛納其間暗涌的強大力量,化于未來一場一場奇跡悄然盛開的催力。
?
我有一個同學,就住我對鋪,整個人特別獨立,有一件事我到現在還印象深刻。她是大東北的,大一開學報到那天,她一個人拉著行李箱進來宿舍,很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然后就開始整理自己的床鋪和行李,我當時挺詫異她怎么就一個人來,但礙于剛開始不熟也沒敢多問,后來熟了起來才知道,她那天真的是自己一個人來的,她們家一直都是這么“放養”她的。
我說:“你爸媽也真是放心你,好遠呢”!
她笑笑說:“其實也還好,我比較獨立,已經習慣了”。
上次五一的時候,她也一個人跑到了三亞,無人結伴,自己默默規劃好一切后,瀟灑地說走就走,沒有半點遲疑。
有一次我跟我媽說起我這個同學,我說好佩服她有勇氣又獨立,我媽用一種略帶遺憾的語氣說:“唉,早知道我們以前也應該這樣去放養你,讓你獨立一些”。我半開玩笑地反駁她說:“我也很獨立啊!雖然只是小獨立”。
?
但其實我也只能和我媽逞逞口舌之快罷了,像我這樣的人,無人結伴是真的不敢轉身瀟灑地說走就走的,雖然長到這么大了,對旁人的依賴之心卻時常超量。
如果我和朋友兩人去外面玩,打開高德地圖尋找路線的一定是她,所以我時常在一旁當個安靜的路癡,只有吃什么和玩什么我才會有所參與。有時候覺得這樣真不好,雖然只是很小的事,可是好像無形之中喪失了一種獨立的意識,一天一天地累積就會變得很依賴,很懶惰。等到自己獨自一人想要尋找某個地點時,在趕時間的情況下卻又不得不費時費力地要搗騰半天,宛如一個低智商的巨嬰。
有時候會覺得二十出頭的生命,好像慢慢地就要學會自己獨自去完成某些事,不管大的小的,無形中要去有意無意地接近另外一個高度,一切在二十幾歲間發生的事都無可避免地打了封印,在某一天亮起來,提示著你要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獨立的大人了。沒做好準備去工作,去處理瑣碎而真實的邊邊角角。
但它們止不住地越來越近了...…
?
二十出頭的時候,有一種叫“物欲”的東西也萌發地特別快,它輕輕地牽引著你的心,讓你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欲望隨之膨脹得很快,可有時卻也難免囊中羞澀。
但這好像也是一種正常的成長階段,正如歌德曾對維特少年說的那樣:
“19歲(好像改成二十出頭也適用),我覺得,正是天上星辰和地上欲望交織、甜美和痛苦混亂重疊的時候。你的手足無措,親愛的,我們都經歷過。”
“你的手足無措,親愛的,我們都經歷過”,這句話感覺就像一個巨大的漩渦,一下子就把我卷進去了,好像一下子就覺得也沒那么難受不安了,畢竟不是我一個人處于無所適從之中,畢竟大家都是這么走過來的。可是我很清楚,這種話也只能適時地自慰一下自己,不是長期的解決之道。
想要支出,就要有收入,才能填補物欲。
?
有一個朋友跟我說:現在的她都不敢輕易跟父母要錢了,覺得自己這么大了,該獨立一點了。雖然可能去家教,去參加一些商演和比賽賺的錢不夠多,但已足夠滿足自己的一些小小物欲了。
二十出頭,我想成為這樣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人,懂得照顧好自己,對旁人有體恤式的諒解,能專注自己的成長,在事情處理妥帖后能盡情享受生活,有能力能消釋自己的物欲。
不依附,不氣餒,無畏前行。
?做一個獨立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