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奇去阿里?沒這么簡單!
一個人失業,整個中國都操碎了心!
陸奇即將從百度離職的蝴蝶效應還在繼續,不僅百度市值一夜蒸發數百億,很多大公司都覺得欠他一個高級職位。
江湖傳言,阿里已經向陸奇伸出了橄欖枝,并且許以全球總裁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要職位。
對此,阿里的王帥特別發出了一個聲明,說陸奇之于阿里根本是沒影的事,但是吃瓜群眾還是相信:這事不到最后一刻怎么可能見真章?
只是作為百度曾經的“二把子”,陸奇要快速加入和百度有直接競爭關系的阿里沒這么簡單!
陸奇在百度任職時間雖然不長,但是身居要職,對百度所有業務了然于胸,在放他走之前,百度肯定會和他簽署商業競業協議的。
通常,這個競業協議對當事人的時間限制是1-3年。
也就是說,即使阿里和陸奇一個有情,一個有意,陸奇真的加盟阿里,最少也是一年以后的事了。
此前,百度前副總裁王勁離開百度后加盟了一家與無人駕駛有關的企業,百度對其發起了5000萬元的訴訟。
百度前副總裁王勁
陸奇在百度的地位比王勁高得多,如果轉身就加盟阿里,百度對其下手只能更狠。
當然對阿里而言,邀陸奇加盟這事不僅值得花時間等待,還可以未雨綢繆。
畢竟陸奇的口碑擺在那里:主導百度一年多以來,百度不僅市值翻了一倍多,整個組織架構和未來戰略也更加清晰。
最大的可能,陸奇可能會先賦閑一段時間,或者先另投其他與百度沒有競爭關系的企業過渡一下,最后名正言順地去阿里任職。
陸奇為什么值得搶?
陸奇有多牛?簡歷在上頭!
陸奇,1961年出生于上海,從小被寄養在上海爺爺家,祖孫三代擠在十幾平米的房間里。
長大后,他想去當地造船廠當個工人,但是因為個子矮,被人拒之門外。
幸運的是,陸奇趕上了高考恢復的歷史機遇,成為知識改變命運的第一批受益者。
作為“學霸中的學霸”,陸奇毫無爭議地考上了復旦大學計算機系。
大學期間,陸奇最歡看的書是《約翰·克里斯朵夫》,他隨后的經歷也和約翰·克里斯朵夫一樣:人生是一場不停的,無情的戰斗。
在復旦大學獲得計算機碩士學位后,陸奇留校當了一名老師,有一次偶然聽了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圖靈獎獲得者埃德蒙·克拉克的演講并提出問題后,后者對陸奇印象深刻,邀請他去卡耐基梅隆大學攻讀科學博士。
博士期間,陸奇發表了多篇高質量研究論文,并持有40多項美國專利,成為很多硅谷技術牛人的崇拜對象。
1998年,陸奇加入雅虎,2007年晉升為雅虎執行副總裁,次年離開雅虎。
2009年1月,陸奇加盟微軟,任網絡服務集團總裁,2013年出任微軟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2016年9月宣布從微軟離職。
陸奇與微軟高層
一直到現在,陸奇還是在美國科技行業擔任職位最高的華人。
2017年1月,陸奇加入百度,擔任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2017年3月起,兼任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
陸奇能回國工作,是因為他真的想為中國的AI事業貢獻一份力量,也可以說,他是一個非常有情懷和有追求的人。
一直很少服人的李開復曾評價陸奇,說他是”少數有戰略技術眼光,又能執行得很好的人,他加入任何的一個公司,都是對這個公司的加分”。
李開復
但如此優秀的人才,只在百度工作了400多天就提前出局。
2018年5月18日,百度宣布陸奇因身體和家庭原因,無法全職在北京工作,他將從7月起卸任總裁和COO,但仍將繼續擔任集團公司副董事長。
阿里+陸奇?畫面太美妙!
陸奇和阿里的結合,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首先,從阿里的角度,早就對陸奇虛位以待。
其一,阿里的人才庫里獨缺一個像陸奇這樣的技術牛人。
去年,阿里成立了“探索未來科技,為人類愿景而努力的科研機構”——達摩院,目前達摩院匯集了一批中外科學家,但是對陸奇這樣有豐富海外工作和管理經歷的專家一直是渴求的。
其二,阿里會賦予陸奇在百度實施不了的“改革家”的角色。
陸奇到百度時,李彥宏賦予他”變革百度”的重要使命,但因為種種原因,陸奇的角色定位最終出現了偏差,而在阿里,陸奇完全可以像約翰·克里斯朵夫那樣:英雄就是做他能做的事,竭盡所能。
其三,這世上還找得出第二個真正推動阿里人工智能技術的人才嗎?
如今百度能和阿里叫板的實際上只有一個人工智能,但如今百度All in AI大戰略以及Apollo中道停車,前途未卜;陸奇到阿里后,阿里在AI上可能會一日千里。
其次,從陸奇的角度出發,他沒有理由拒絕阿里。
其一,阿里是一家全球性企業,其國際影響力和社會責任感遠遠超出百度,阿里的企業情懷和陸奇的個人情懷是可以完美統一的。
其二,也只有在阿里這樣資金更雄厚,不計較既得利益的公司,陸奇的AI技術和管理能力才能夠盡情施展出來。
其三,阿里現在的兩位總裁,邁克爾.埃文斯是管金融的,金建杭是管人力的,陸奇如果出任全球總裁,掌握的是阿里真正的實權部門,這個誘惑太致命了。
不管從哪方面看,阿里和陸奇走在一起都是天作之合,當然,二者的碰撞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愿這個時間不要太長。
連陸奇都留不下,百度還能招來什么人才?
當初,陸奇放棄國外的職位加入百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和李彥宏是20多年的老友。
陸奇是個很感性的人,這從他加盟百度后展示他的“奇速度”,快速收購人工智能團隊渡鴉,成立度秘事業部,解散百度醫療事業部可以看出來。
但最終,陸奇為了百度燃燒了自己,李彥宏和馬東敏夫婦二人還是選擇了放棄陸奇。
李彥宏和馬東敏
可能在李彥宏的設計里,他希望陸奇能和那些百度元老一起突破業務邊界,但陸奇到百度后卻過多參與到制度設計,這不僅和李彥宏當初的設計有些遠,也很有可能已經觸動了某些既得利益。
比如說,在陸奇的主導下,百度曾經砍掉了讓人詬病的競價排名廣告,但如今,陸奇尚未正式離職,百度的價排名廣告又卷土重來。
還有,李彥宏曾經在會上公開表示,自己從未說過"ALL IN AI"這樣的口號,百度還會堅持信息流等戰略。
這個表態本身已說明,作為公司的一把手和二把手,李彥宏和陸奇在路線上出現驚人的不一致,這對一家大公司而言,這是非常詭異的。
如今,陸奇要走了,百度的改革也可能半途而廢了。
這是非常可惜的:如果連陸奇這樣的人才都留不下,很難想象百度今后能招來什么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