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我聽古典老師講過三件事法則。起初我沒有怎么太在意,后來逐漸發現這個小小的法則簡單而美好。更加驚喜的是,通過踐行三件事原則,讓我更好更快地提高了CPU,升級了操作系統,加快了自我成長。
三件事原則就是,每天做三件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情。
一、三件事讓我有了選擇
過去,我的時間管理使用表格,日程表排的很滿,是按照輕重緩急四個象限排序,記載的密密麻麻。然而,實際上由于各種原因,很多事是完成不了的,自己每天累的要死,到了睡覺前再看看沒有完成的事,會產生很強的挫敗感。
每天做最重要的三件事,其實就是讓自己認真的進行選擇。什么是重要的,需要刻意練習的,需要花費多數時間集中注意力的,自己心里一定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因為,沒有選擇,就是沒有效率的,沒有方向的,像無頭蒼蠅,亂闖亂撞。而讓人沮喪的是,如果我們不主動選擇,到了人生的后面階段,可選的范圍就越來越小。20歲時我們大約可以在多個領域進行工作,40歲時我們定型了,選擇的范圍就只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圍里。
現在,每一天我都會先挑出最重要的三件事,實際上就是每天做一次選擇。這樣做更有助于集中精力,提高效率,剩余的事項完不成就留在以后去做,這樣完成計劃就很輕松,還可以使個人目標更加明確。
二、三件事讓我刻意練習
英語是我目前最想要獲得的能力。以前我一直是學習英語,把它當做一種痛苦的經歷,沒有實際的去使用英語。而且,英語對我來講,也是可有可無的,有了更好的。在學習了李笑來老師的《我們都能用英語》后,我更新了學習英語的思維,把英語作為我未來規劃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變成了我的剛需,所以必須要盡快掌握它。
所以我的三件事里有一項就是學英語。我選擇主動離開自己的舒適區,以前我追美劇,看球賽,小啤酒一喝多過癮。為了把時間利用好,美劇不看了,球賽不看了,酒也不喝了,留出大量時間聽課件,背單詞,讀新聞。我聽陳正康老師的課,他講的詞源學讓我受益匪淺,背單詞一記一串。到現在,學習的效果很明顯,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就可以徹底掌握英語。
三、三件事給我美好感受
認真的做好三件事,絕對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我體會到時間被有效利用的快樂感。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如果用在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那么每天都過的就充實精彩。試想時光沒有像快餐一樣迅速的吃掉,而是像雕刻家把它凝固在了偉大的塑像里。我們想有專業,想練出肌肉,想唱出精彩,就要把時間利用好。別說沒有時間,這是最無力的自我辯解。時間就像吸水的海綿,擠擠總是有的。
我體會到完成規劃的成就感。當我把一年的規劃完成了80%以上的時候,滿滿的成就感就包圍了我。個人規劃的完成,正是一件一件事積累出來的,正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一年里,我掌握了新的知識,成為一個法律人,結識了許多各行各業的好朋友,陪伴家人一起走過大江南北,閱讀了許多經典文字,自己感到特別有成就。
當身邊的一切都慢慢變好時,幸福感就來敲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