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些年,每年高考都有滿分作文,很正常,但是像今年浙江滿分作文這樣成為一個熱議的社會現象的,不多。
分歧主要在于有六成讀者看不懂或讀不下去這篇作文,有兩成認為晦澀難懂的作文顯示了作者大量的閱讀量和寬闊的知識面及深厚的文學修養。確實,文中引用了大量名人的名言或事跡,包括尼采,海德格爾,卡爾維諾,麥金太爾,曠工詩人陳年喜,維特根斯坦等等。盡管有學者指出幾處引用完全錯會了原著,是錯誤,但是考慮到作者只是一個孩子,應該體諒,瑕不掩瑜。
但是有一點不解,如果有人在作文中引用“道可道,非常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大家大概率不會認為他精讀過《道德經》、《論語》,是研究老子、孔子的專家。而滿分作文的推薦者就因為作文有類似引用就斷定作文作者大量、深厚的知識儲備,因而給予滿分。不排除孩子確實在高中緊張學習之余精讀了大批說理深奧、句子拗口的西方哲學原著并爛熟于心,也有這種可能性,就是不太大。或者孩子是個過目不忘的哲學天才,只是沒有更多佐證。其實,更大的可能是孩子背誦了提前準備的作文素材,即便如此,孩子已經足夠優秀,畢竟那些拗口的東西很難背,沒有人會真心喜歡詰屈聱牙的文字。不過這是兩回事,就像不能因為知道“剩余價值”就推斷讀過《資本論》,也不能因為會用電腦就是IT達人。
當然,不管網友分歧再大,作文分數已經塵埃落定,孩子不用擔心了。但是,更不希望網上的爭論影響到孩子,不管是滿目敬仰還是一臉不屑,孩子都不要當真。前幾天有個經主剛把他鼓搗的經文弄出來,也得到不少比閱卷組長地位更高的專家的賀電,后來的事大家都很清楚了。
怎么寫作是孩子的自由,高中生正是喜歡嘗試的時候,估計再過幾年,孩子就不會再癡迷于這種叫人看不懂的東西了。畢竟,把事說清楚才是寫文章的第一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