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中南,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書法委員會副主任、楷書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設計處處長、研究館員,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中華書畫名家研究院顧問。盧老的頭銜不少,但是真正核心的職位比較少,這和他的性格和自己的原則有關,隨著書協近幾年的變質,盧老的低調和謙卑顯得和現在的書協有些格格不入。
當今書壇,人才輩出。然善寫楷書且成名者,可謂寥若晨星,尤其是在書協,書協的大部分書法家都喜歡隨心所欲,當然有真才實學的也有濫竽充數的,對楷書這么鐘情的也就盧中南老師了。盧老專注于歐體,幾十年來潛心臨寫各種歐陽詢的碑帖,從未間斷也造就了盧老現在楷書的爐火純青。
寫歐楷比較出名的還有一位就是田英章老師,其實田英章老師和盧中南老師都是師出歐陽中石老先生門下,作為歐陽中石老先生的得意門生,兩位肯定會被經常拿來做比較,但是兩位老師走的路的卻是完全不同:
田英章老師可以說是“自立門派”,在書法上走出了自己的路,結合現代的審美,楷書更加的俊秀,也讓其追隨者很多(小編當時也算是其中之一),如印刷出來的字體一樣,結構章法都很嚴謹,張緊有度,很漂亮。這也讓田老師打出了自己的名聲,慕名而來學習書法的可以說是絡繹不絕,弟子遍布天下,但是有個現象是田老師弟子的字體就像是田老師復制粘貼的一樣,和田老師的字放在一起有可能就不一定能辨認出來,對于這一現象有的認為這是好的字體被大眾認可的應該予以推廣標準化,還有一種認為這可能會是書法的退步,小編覺得其實能夠把書法予以推廣肯定是好事,但是不應是雷同,田蘊章老師曾經也說過:“臨今人字會有兩個危險”,即一個危險就是他們可能是憑附增價的。第二個問題,就是這些東西還沒有經過歷史的認可,現在還有一些個人為的因素在里邊,沒被濃縮,沒被澄清水分,因此大家不要盲目的學習今人。這可能是田老師在教學方面的還需改進的部分吧。
盧中南老師走的確實另一條路,進入了體制內的“書協”,其實在了解了盧老師對于書法的鐘愛和自己的原則之后,也覺得盧老師走出這一步也是在情理之中,因為當時的書協還是群英匯集的,還是代表了書法家的巔峰平臺的,他還是渴望能在此地讓自己的書法有所突破的,所以不管現在的書協變成什么樣,盧老師的理想沒有變。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說,“盧老師的書體已經脫離了歐體了,并且還是沒有進步的,現在也只能是偶爾開個講座,不管是在書法成就上還是個人成就上都已經被田老師給甩開了”。我覺得這種說法太片面了,風格是一個書法家成熟的標志,是其性情學養的自然流露;而風格的形成,又是一個書法家文化修養的積累和藝術鉆研的結果。盧老師學楷書,以歐體為根基,博采眾長為我所用,不論是顏體趙體,還是魏碑以及晉唐小楷,他都精心研習,并將其融匯到自己的書法實踐中。正如其恩師歐陽中石評價的那樣:“細審中南手制,字字未必是歐,但整篇氣息皆從歐出,誠然已得歐體之神髓。”創新是藝術的靈魂。書法藝術同樣需要不斷創新發展,自出機杼。盧老師對書法的創新有自己的見解:“在書法藝術領域,創新就是開始,開始做與以前不一樣的事情。誰都喜歡新的東西,但一定是從過去的東西中走出來的,它既有新元素又有舊元素,不過是孰多孰少罷了!”基于這樣的理念,盧老師在不斷吸收魏晉人小楷、南北朝碑版以及唐人楷書元素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融入了自己獨創的技法,由注重結體轉向注重筆法的多變,由順鋒用筆轉向藏露并用,由秀美而趨向雄強,由清秀而變厚重,使自己的作品獨具個性。他的作品既平易近人,雅俗共賞,又具藝術內涵和實用價值。尤其是近幾年,他的作品又有了明顯的漸變:少了些歐陽詢的險峻,多了些虞世南的沖和、褚遂良的靈動、顏真卿的寬博、趙孟頫的瀟灑。盧老師雖然可能受了體制的約束,但是他的書法確實越來越接近古體,“書法一定要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不然就脫離群眾了”,這是盧老師對書法的概括,并且他也是一直在這樣做,當現如今很多人在寫草書、狂草、異體字的時候,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寫楷書,“楷為書體之本”此話不假。
就自己的感覺來說,初學者可能更喜歡田老師的風格,并且也有足夠詳細的教學教程,能夠很容易入門并愛上書法(自己就是從田老師書法入門),但是時間長了之后會發現盧老師的字雖沒有那么俊俏但是卻更耐觀摩,如果按兩位老師的各自學生的年齡比例來看的話,盧老師的學生中年輕的比較少,并且初學的也相對少一些,有一定書法基礎且年齡大些居多,而田老師的則相反。不得不說兩位老師把歐楷在當今帶入了一定的高度,都是當今的書法大家,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書法是書法家思想意識、品德修養、創作理念的直接體現。西漢楊雄便有“書乃心畫”之說。寫字首先是做人,人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雅剛正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