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的太晚了,因為中午飯沒有吃,一來到就在外面吃水果了。只聽了閃電演講部分,這個部分感觸很深。
- 內容:一位北理工畢業(yè)男生,對學校教育的抱怨,大致是產學脫節(jié),被學校耽誤了許多四年。
- 感觸:首先恭喜這位同學畢業(yè)之后在工作中重新找到自我,可以說完成了一次心靈上的自我救贖,我花了一天時間來想這個問題,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的二本,三本,甚至部分一本,教育資源都是不足的, 這個問題是當代大學生共同面對的,既然都要度過這四年,或者更遠的七年,與其對抗(這個態(tài)度也是我自行揣摩的,如果有誤望見涼),不如一起嘗試如何從學校教育中尋找有益部分,并且在無益部分尋找意義。如果每個畢業(yè)生在畢業(yè)的時候都可以說四個(一年想一個)在大學生涯從本校收益的一個點子并附上自己的體驗,可以是一門課程,可以是一本書,甚至也可以是一間餐館的一道菜,聚沙成塔,就是一份精彩的新生入學指南了,在互聯網時代,越是碎片化的,越容易傳播,越容易被保留。
- 例子:我們要上一些類似思想政治公選課,蹉跎了許多人的青春,這類課程我想沒有幾個學生會認真聽,但是期末考試之前突擊背誦確是大家都躲不開的,可以嘗試制作課程的知識圖表幫助大家記憶,為同學們節(jié)省時間,也算是功德一件,這因為沒人這么做了,而你做了出來,反而會對你人生產生巨大提升。
如何參與:很多事情做了比不做好,重要是參與,現在互聯網上有充裕的針對年輕人成長資源。
- 馬特煥新:通過三十天培養(yǎng)一個新習慣,中間可以隔斷停止,但是時間不要太長,觀察新習慣對生活的變化。
- 大愛寒假:鼓勵更多的青年學子利用寒假期間,參與公共事務,為故鄉(xiāng)的公共空間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 新四年:新四年”是Oliver Ding提出的一個概念,這個概念提倡大家把“大三,大四,畢業(yè)一年,畢業(yè)二年”這四年稱為”新四年”大學時期,鼓勵人們自己重新規(guī)劃這四年該如何過。
- 丁健先生的個人網站,青年成長資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