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首先在生活里得是個樸實的人,比如與別人說話和思考的方式”
那天和一個朋友聊天,向她討教如何把自己寫作的風格往樸實的文風方向上靠,才讓自己寫出來的東西不那么矯情。而她,就是這么回答的。以至于現在讀來,都滿是感動。
我從來都沒有仔細體會過“樸實”這個詞,對于自己是不是一個樸實的人,也不敢妄下定論,因為連“樸實”這個詞該怎樣定義我也不知道,只是偶爾聽到過“衣著樸實,性格樸實”這些人們口口相傳的詞語罷了。
不懂就得“不恥下問”,我也只好在網絡的知識海洋里去尋求答案。集百家之言最終得出這么個結論:樸實即“淳樸,誠實”,誠實倒是能夠明白其寓意,但是淳樸一詞不是和樸實如出一轍嘛,于是再查,原來淳樸即是“純真,善良”,歸根結底,竟是一個“善”字。
有善心,存善念,做善事。
“善”這個字,你就只是這樣讀來,都覺得美好。
一個人,一個心底長著善根的人,我想他講的話做的事必然是不會狠毒到哪兒去,壞到哪兒去的。
于是,有了善,便有了真,有了美。一個真正心純善念的人,又怎會在意于心之外的得失,又怎會在意那些暫時又不切實際的虛榮,又怎會因為這些根本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而與身邊真正愛你的人刀戈相向。善是平淡,善是博愛,它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所謂“平易近人”便是善最好的證詞。
關于善,我想在佛學上肯定有其更深的奧秘,而愚昧的我只能參悟到這些層面,作為一個有著七情六欲的人,關于善,關于樸實,各位看官,你們又怎么看?
而于我,善便是心地純良,人生一笑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