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彌漫著一股很喪的味道。
每個人都很喪,像被編譯過的程序機器人一樣的在辦公室進進出出,不茍言笑。
喪來源于一個元老級人物的離職。
我們突然就沉默了,一個傳染一個的變喪。
本來只有四五個人的辦公室,此刻彌漫了更多的尷尬。
再加上老城區總時不時傳來的烏鴉叫聲。
每個人都在心里默默的罵了一句,臥槽。
但我并不能把喪歸因給同事。
因為我明白她的離職在所難為,
一個干著不是自己本職工作的心情,
是無數個FUCK都無法彌補的。
而這正是創業公司的悲哀。
更慘的是,
辦公室沒有年輕人,
最年輕的就是我這個90年的已婚婦女。
沒有年輕人,
意味著沒有過多的活力和思維。
不可否認經驗閱歷的重要性,
但青春卻是生活中最不可多得的斑斕。
最近一個朋友失婚,
我請她出來吃飯,
隔著22米看到她,
我就聞到了空氣中喪的味道。
她抬頭對我擺擺手,笑一笑,
明顯的只是隨便抬個手,扯個嘴角。
要知道,以前的她,
什么動作都是最大幅度。
而后她告訴我,
最近的工作也不順利,
在考慮要不要離開北京。
幸運的人總幸運,
倒霉的人總倒霉。
她說,這句話真TM有道理。
是這樣的嗎?
我反問自己。
雖然我也是喪的一逼。
工作不爽,身體不佳,心情不好。
但這些仔細想來都是我自己造成的。
因為我急于求成,又不愿踏實付出努力,
所以工作逐漸堆積。
因為不愛運動,總回家攤著,
所以被大夫開了半年調理的死命令。
而工作和身體,
當然會導致心情更不好。
每天的24小時活成了12小時。
而之前的我,
每天能把24小時活成48小時,
那么我該怎么改變?
斯賓塞·約翰遜正好有本書,講到幸運選擇法。
我決定試一下。
首先,我馬上從每天渾渾噩噩的狀態中清醒過來,
因為我答應了客戶,要在時間節點之前給他什么資料。
盡管我現在逃避工作,但我不會打破我的允諾。
然后,我分析了自己當前的處境和想達到的目標。
做出了幾個方向和路徑。
根據自己,我分為大數據,咨詢和保險。
而我現在做的就囊括了大數據,咨詢方案,也會接觸一定的保險。
那么接下來就是相信直覺。
我直覺還是大數據,因為我現在熟悉。
而保險應該作為我之后的積累去轉化的平臺。
既然回到大數據,
是繼續在這個項目奮斗,還是換個項目?
究創業本身而言,其實沒有任何變化,
無非是收入的增長,
但收入的增長并不意味著個人價值的增長。
那么我不應該考慮這個。
在這個領域,我的強項是什么呢?
思考?評論?做項目?市場策略?
我應該怎么定位自己。
要不要去實踐銷售的事情?
如果失敗了,怎么辦?
能不能有所收獲?
我不斷地思考打磨。
這些問題,
我并沒有想清楚。
但我發現我已經從喪的狀態中跳了出來。
也許下一步,
我可以按照幸運選擇法去一步步的實踐。
然后把這些實踐記錄下來。
至于記錄下來做什么?
我還不知道。
但起碼,我想做個回憶錄也不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