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問題,如果女朋友和媽媽都掉進河里,你先救誰?”
“打119,我不會游泳。”
“第二個問題,一列火車正在駛來,鐵軌上有7個孩子,6個在一邊,1個在另一邊,你可以決定火車進入的鐵軌,怎么選?”
“選擇救6個人。同時我也更為那一個人感到遺憾,愿上帝保佑他。”
“第一個問題,如果妻子和母親都不慎落水,你先救誰?”
“這……這……母親生我養我,妻待我雖情深意重,然……吾……只能來世再報。”
“第二個問題,一輛馬車迎面駛來,一群孩童全盤不知在前方玩耍,一條道上有6個孩子,另一條路上只有一個孩子,你正位于這兩條路的交叉處,可以關閉其中一條路,決定馬車的方向,又該如何選?”
“我會攔住馬車,讓車夫停車。”
早年,偉大的科學家圖靈發明了一個圖靈測試,用于分別人與機器。人工智能早已突破了圖靈測試的防線,正不知不覺地走近每個人的生活。我們總以為是機器變得越來越聰明了,其實機器歸根結底都是人造出來的,聰明的是人類才對,或者說,人類已經越來越按照機器的思維模式進行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