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剛下過雨,空氣很清新,小區的草坪也被修剪過,齊刷刷的在春雨灌溉下昂頭生長。
我們沿著草坪間的小路走過,愜意而自在。
前幾天看朗讀者,里面有一段顧城的《門前》,用來應景再適合不過: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你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看到低椏繁茂的櫻花,我便停住腳步多看兩眼,月亮像條小尾巴跟在身后,自說自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忽然,月亮一手拉著我褲腳,蹲下來,依然不知所云的念叨。
我好奇,他不讓我走,好像也在做什么,他小小的身體蜷成一堆,將我腳下的視線全部擋住。
我邁出另一條腿,側著身體看到他,捏起兩個小指頭,將我鞋子上的草屑,一片一片摘下來,扔在路旁,動作輕柔,而又專注,一片一片,摘了很久。
突然間心里變得好柔軟,嘴角不由自主的微微翹起,像甜絲絲的棉花糖,像曬在太陽下的棉被。
沒有一絲得意和虛榮,只是瞬間覺得知足和美好。
我想,這是做了父母后,很多人都經常會有的觸動,我們會被孩子一個細微的動作撩動,我們會被他純凈童真的內心感動,我們會輕易就融化在他大大的笑臉中。
他像個小惡魔,經常攪的家里雞飛狗跳,人仰馬翻,他又像個小天使,一個動作一個笑容,就叫人失去抵抗力。
當他撲過來甜甜喊到“想媽媽”,當他把吃到一半的食物塞過來“媽媽吃”,當他被訓斥時淚眼婆娑的過來抱著哭“媽媽”,當他受傷受委屈后無助的流淚“找媽媽”……
慢慢的,我們很難分清,到底是孩子需要我們,還是我們離不開孩子。
陪伴,是相互的。
更多的,是這份依賴,變得越來越深,這份情感,越來越濃。
或許,他最需要我們的,不過這幾年,待他慢慢長大,會向往懷抱之外的世界,會著迷多姿多彩的世界。
或許,他十幾年后,會變得叛逆,和難以溝通,他會和我們置氣、頂嘴,會摔門而出,會獨自關在自己房中。
或許,他不是那么成材,但是,只要他正直。
或許,待我們老了,他還需要我們,但是,只要他還需要。
誰叫我們是父母和兒女的關系呢?
我最幸福的是,選擇你做我的孩子。
最后,將劉瑜的這段話送給你:
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希望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