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練肖邦的離別曲。在開譜的時候就被開頭的淡淡肖邦式憂愁深深地吸引了,于是投入地練了好幾天。
然而當老師進行講解的時候,首先讓我做的一件事,就是停止練習開頭。他問我,
“聽過這首曲子沒?”(嗯嗯。)
“好聽嗎?”(嗯嗯!)
“那你覺得這首曲子哪里最難?”(指向中間,手指跨度最大指法標注最密集的一段)
“好,那就從這里開始練”
聽完師傅的示范,我的五官開始糾結成團…
肖邦不虧是傳說有六根手指的男人…只手可跨度十幾級…他的編曲一定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
“離別曲”行至中段大概是想描繪離別悲痛,眼淚肆意橫飛,別者嚎啕痛哭轉嗚咽繼而又痛哭繼而再抽泣的場景。心里的難受與悲戚,使得曲風異常詭異,上下行和弦可以讓手擰成麻花。像我這種八度勉強可及,九度便要救命般撕扯的短手一族,不由得抱緊自己小手手入懷。
師傅說,
“很多人,包括一些鋼琴老師。彈這首曲子的時候,都只練了開頭這段。因為好聽又不難,所以反復練,很享受。但是彈到后面覺得難度反差實在太大,都放棄了。”
“你從難度最高的這里開始,等把中段啃完,那這首曲子對你來說,也就完成得差不多了。”…
師命不可違,
于是我開始了艱苦的扒譜階段。
一開始的時候,每隔半小時我都要拼命地甩手啊甩手…因為手指頭縫被撐得生疼…要不是有護手霜的庇護,我覺得指縫間的皮可能隨時會爆裂。
不過練了幾天后好像就不再這么地獄模式般的既視感了。習慣了這種別扭且撕裂的感覺后,不彈反而不得勁。就好像天天做瑜伽的人,一天不拉筋好像整個人都萎縮了一節一樣,必須來一波拉伸到極限,痛一下才舒爽。(不過,盡管現在某人的手指已經適應了,然而曲子還是很難的…目前現在還在坑洼中旋轉跳躍不停歇…)
不過,當然,所謂徒弟,就是會時不時犯犯小調皮,偷偷地違抗違抗師傅指令什么的…咳…
每次彈得實在受不了的時候,我都會彈一會會兒開頭,感受一下這種簡單緩慢的美好…不,應該說體會一下肖邦先生的羅曼緹克…
嗯…幸福感爆棚
一首完整的樂曲,不是一個開頭就能詮釋的,缺失了高潮,就相當于失去了靈魂。
因此,不如讓滿足感來得稍晚一些,當啃下最艱難的時段,想必當流暢輸出全曲時,那般成就感必然會比僅僅擁有開頭段的滿足感來得更加飽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