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我剛從學校出來,不喑世事,卻就此踏入江湖。
當我正在為自己步入上班族而激動的時候,正應了《圍城》里的那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于是,有人寫出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就此掀起一場江湖風雨。
那么,后來那個寫這封信的人怎么樣了?
她先后去了云南大理、杭州西湖、烏鎮等地,最后來到了成都街子古鎮,與相愛之人一起落地為家,就此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有人說,這是一封世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而女主人公的確心有情懷,關于辭職、關于夢想、關于旅行,有她自己想要的。
她帶著一群文青上了路,實現了她們夢里想要的生活。
似乎,這一切看起來,太過順利了。讓人看了都有一種“這也不難”、”我也可以”的錯覺,但其實不然。
2015年幾乎與顧少強同一時期,確切的說,是比顧少強早了一個月,在中國的大地上,一個偏遠的也許你聽都沒聽過的小縣城里,也有一個人辭職了,她就是——周沖!
“本人自愿離開體制,放棄公職,一切后果自行承擔”
短短兩行字,雖沒有前者的滿腹情懷,卻有一種視死如歸的豪邁。第一次看見的時候,我就徹徹底底被征服了。
那么,后來周沖怎么樣了?
她只身闖進北上廣,每天堅持閱讀、瘋狂碼子,開了公眾號,做了自媒體,憑借一支筆,破繭成蝶,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實現了身心自由和財務自由。
也許,說的太容易了。
還是來看周沖自述吧:
也忘了多少獨處的時光里,在生與死之間反復算計,不知哪條路才更值得前往。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副身心都撲在寫字上,謝絕一切人際往來,不赴宴,不逛街,不交朋友,不參與娛樂,這樣絕決地,像一個燃火為號的人,用筆向外界持續呼喊。在我家對面參加喬遷狂歡的友人,看到窗戶上直至凌晨兩點仍未熄滅的燈光,發來短信說:“你應該愛惜自己!”
我說:“謝謝!”
太過固執,也太過令人心疼,還好一切都值得。
有人說,這個故事太過勵志了。我做不到她那樣的決絕,那我們接著看下一個故事。
李菁,筆名吧啦,80后湘西女子,作家。同時也是設計師和攝影師。曾為大學教師,為追尋“筆耕不輟”的生活,毅然決然的告別了大學講臺。
她說,真正的自由,不過是一場最深的自律。
至此,她一邊寫文一邊旅行拍攝,一個女子背著電腦包、相機、行李箱在火車站摔倒后,調侃自己說“按道理這個時候應該出現一個白馬王子的。”
如今,她一邊旅行一邊攝影一邊寫字,在實現了時間自由后希望下一步能夠實現財富自由。
你看,有多少人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當然,它需要勇氣。
于是,年初,一意孤行的我亦辭了工作,然而在家里掙扎了兩個月,終于在只剩下最后一筆吃泡面的錢,開始重新整理自己,重新工作。
原來,你有了勇氣之后,還要有與之匹配的能力。如果沒有,那就先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好好修煉。
有一天,你終究修煉成仙,這世界就有了你的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