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學歷焦慮嗎?通常,很多人雖然嘴上不說,但心里都知道有這么一個鄙視鏈:海歸的看不起國內讀大學的,985、211的看不起二三本的,本科畢業的看不起大專學歷的……
很多大專生都削尖腦袋專升本,而雙非本科生則牟足勁考研。大家拼了命地提升學歷,是因為學歷高收入就高嗎?那么今天我們就來淺談這個觀點。
國人學歷的基本情況
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數據來看,高中毛入學率是82.5%(毛入學率,是指某一級教育不分年齡的在校學生總數占該級教育國家規定年齡組人口數的百分比)。但這是10年前的數據。去年,我國高中毛入學率已高達89.5%。可以看出,在當代,高中學歷已經不稀奇了。
大專生及以上學歷占比才9.29%,與此同時,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1.6%,意味著其實你已經贏了一半同齡人了。
如果你順利本科畢業,就超過了全國96.2%的人。不過,每年985、211錄取率大概占高考總人數的2%和5%,一本錄取率也只有15%,剩余的大部分只能選擇二本及以下院校。即使我們的學歷已經靠近頂峰,但還是架不住人口基數大的沖擊。
今年,我國應屆畢業生人數是874萬,211畢業生占比才3.11%,而985畢業生占比僅1.66%。總結下來就是二本以上的學歷少之又少,二本及以下的人才是“普通”的大多數。所以乍一看,你超過了一半同齡人,但是如果你從二本及以下的學校畢業,畢業找到好工作也無疑是大海撈針。
普通本科生在崗位有限的情況下找到好工作很難,從他們身上折射出一層又一層迷茫、焦慮的陰影,那本科以下的大專生呢?是不是意味著畢業后就失業了?
學歷與就業
近幾年,互聯網崗位很吃香,尤其是幾家頭部大廠。你聽過這么一句話嗎,90后想進互聯網大廠的樣子,像極了60后想進國企的樣子。因為進大廠意味著高薪、穩定的發展前景、各種補貼、福利,頭部大廠的人才資源集中程度越來越高,當然也需要隨時待命的工作狀態和修不完的996福報。
去年騰訊校招收到了幾十萬份簡歷,可最終發放的offer只有3000多份。進入大廠,有關學歷的職位描述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其實已經是潛規則了:非985、211不要。HR也深諳這點,那就是一旦競爭人數過多,學歷是第一個篩選條件。這也是很多應屆畢業生給大廠投很多份簡歷,卻依然得不到回復的原因。
學歷雖然不代表工作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過去一段時間的學習能力,而這也是公司招聘的人才所需要的能力之一,學歷篩選是一種高效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雙非大學學歷在第一道簡歷篩選中就不過關,甚至985學歷都要給C9聯盟和海歸學歷讓位。
雙選會是畢業生作為學生能參加的最后一場大型校園招聘會,而在會上,你會發現一個現象,頭部公司的管培生崗位大都出現在985、211的學校招聘會,而剩下替代性很高的銷售崗位只能去二本、三本、大專院校搶占一席之地。根據《就業藍皮書:2020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有9.8%的畢業生從事了銷售行業,排名第一。
說到這,很多人納悶,二本競爭激烈,也不是好考的呀,可為什么到最后二本也很難就業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首先近一兩年的社會大環境和疫情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放緩,相對應到公司,就是放出來的崗位有限、招聘需求遞減。其次國家對大學生已經持續了20年的連年擴招,而入口變寬,出口變窄,綜上原因,畢業生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去爭奪資源,花時間和精力提升學歷。
學歷與薪資
學歷是否與高薪掛鉤?拼死拼活爭來的學歷真的有高薪嗎,要想探究原因,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根據《2019屆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報告》報告顯示,本科和碩士的薪資差距相差2778元。
據小編的調查,在中等規模的互聯網公司,本科起薪6000元/月,碩士則達到8000元/月。甚至, 一本和二本的起薪也有幾百的差距,碩博的差距可能更大。
看到上面的差距,可能有些人已經開始焦慮了。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學歷和工資的相關性越來越小。從本科和碩士的差距來看,十年前,相差60%,而到去年,只相差46%。
大家在招聘過程中可以感覺到,?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看學歷。工科和技術類崗位,的確是學歷越高,起薪越高,因為學歷越高,掌握的知識也越多,匹配崗位則越強。而像人事行政這類職位更看重學歷之外的各種能力,像情商、溝通表達等,它們才是影響收入的因素。更有甚者,相比于學歷,擁有的資源、所在行業、所在地區、自身年齡、國家政策、性別才更有可能影響收入。
雙非大學生也有希望,那就是與崗位的相關匹配程度。要知道公司需要的是熟手而不是生手,要履歷而不是學歷,公司更希望你入職第一天就能上手,學歷只是起點,之后的實習表現、工作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對于專科生來說,除了參加專升本繼續深造,去找專業對口的工作或者找一個鐵飯碗,也能實現”彎道超車“。去年國家頒布的雙高計劃,重點選取了197所高職院校進行教育資源的傾斜支持,打造高職院校中的985。
也就是說,在未來,職業教育下的人才不會疲于學歷焦慮,也能因為掌握的技術升職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