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感

今天突然發現個問題,我們好像生活在一個人和人之間總是彼此瞧不起的時代。愛看書的瞧不起不讀書的,覺得對方不讀書不看報,不上進;不看書的瞧不起讀書的,覺得對方只會看書,只會照書生活,沒有一點實戰經驗,就是傻書生;會干家務的瞧不起不會干家務的,覺得家就應該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對方把房子都糟蹋了;不會干家務的瞧不起會干的,覺得到底是人為房子服務還是房子為人服務,把家搞得和賓館一樣,何必呢。

生活到底有沒有標準,到底哪一種模式才是正確的生活模式?是你的方式,還是我的方式?大家都執行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嗎?大家又是按照什么標準執行的?又是誰制定的標準?那個制定標準的人,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制定的標準呢?

從心理學上說,人有百分之九十五的行為出自于潛意識,只有百分之五的行為是出于有意識的。在這渾渾噩噩的潛意識中,我們就在毫無知覺的執行別人訂的標準。執行著,執行著,就也變成了自己的標準。為什么要瞧不起?因為需要更多的人認同自己的標準,所以要通過壓低別人來提高自己。那為什么不能直接表達,自己需要別人認同?因為自己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別人一定能認可自己的標準,所以只能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以證明自己比別人好。其實,好又怎樣,不好又怎樣,有那么大意義嗎?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到底好不好,只有自己最清楚。

今日做了無意識的事,莫名比較了自己與別人,事后想來甚是無趣,他有他的生活,我有我的,哪里就一定有誰比誰的好,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遂寫下當時所想所感,望日后生活有意識多于無意識,不再渾渾噩噩的生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